驱动基因阳,晚期肺癌用靶向。驱动基因阴,免疫联合化疗组合强。
跳出靶向外,不在免疫中。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选择太多样!
不信且看NCCN指南最新版,选择一箩筐。
定场诗之后,咱们开始!
晚期肺非鳞癌,一线化疗4-6周期后,如果疾病稳定,可以选择后续的维持化疗方案有:
贝伐珠单抗(1类证据);
培美曲塞二钠(1类证据);
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如果一线化疗采用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铂类化疗方案);
其它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说上面这三种,红框已经标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这三个选择哪个更好?
我们看年3月发表在JCO上的这项COMPASS研究
这是一项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4周期培美曲塞二钠+卡铂化疗后,如果疾病没有进展,则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或采用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比较两种方案患者的生存期哪个更长
研究及化疗方案如下:
一线化疗方案:培美曲塞二钠mg/m2d1,卡铂AUC=6d1,安维汀15mg/kg每3周为1周期,共4周期
注意这个方案和我们临床当中使用的方案不同点:1.卡铂我们常用AUC=52.安维汀我们常用7.5mg/kg,这个方案加倍了。
4周期之后进行疗效评估,疾病如果没有进展,则进行1:1随机分组,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
贝伐珠单抗单药组:15mg/kgd13周为1周期
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培美曲塞二钠mg/m2d1,贝伐珠单抗15mg/kgd1,3周为1周期
注意维持阶段贝伐珠单抗的剂量仍然是我们临床中常用剂量的2倍
主要研究终点:从随机开始后到算起,总生存时间OS
研究结果如何?
研究一共入组了例患者,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组为例,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为例
我们看主要临床特点:入组的患者83%均为IV期患者,复发患者占10%左右,其余为IIIB期患者
96%-97%为腺癌,其它病理类型为非鳞癌
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组90%为野生型,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92%为野生型
95%入组患者均没有脑转移,5%的患者存在脑转移
我们先看主要研究终点中位OS,贝伐珠单抗组vs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为19.6个月vs23.3个月,2年生存率为39.5%vs47.8%,可惜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0.
也就是说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比单药培美曲塞二钠使得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延长了3.7个月
我们再看OS的亚组分析,似乎只有EGFR野生型患者从双药维持治疗的获益最大
我们看统计分析结果,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中位OS,贝伐珠单抗组vs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为18.8个月vs23.3个月,2年生存率为38.7%vs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也就是说对于EGFR野生型晚期非鳞癌患者来说,双药联合维持治疗优于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中位生存期延长了4.5个月
我们再看PFS,贝伐珠单抗组vs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组为4.0个月vs5.7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双药维持治疗PFS更长
再看花费,不用说了,双药组肯定花费更高
我们再看≥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双药组和单药贝伐珠单抗比,更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是血液学毒性,毕竟加入了化疗嘛,单用贝伐珠单抗血液学毒性还是很低的
最后总结一下
1.晚期肺非鳞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二钠+卡铂+贝伐珠单抗4周期,如果疾病没有进展,可以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化疗,也可以采用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化疗,总生存期方面,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2.对于EGFR突变阴性的晚期肺非鳞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二钠+卡铂+贝伐珠单抗4周期,如果疾病没有进展,采用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二钠化疗,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维持化疗,总生存期延长了4.5个月
3.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贝伐珠单抗的剂量是15mg/kg,而不是临床实践中常用的7.5mg/kg
问题又来了,晚期转移性非鳞癌患者,是否都需要维持治疗呢?比如寡转移患者,是否非要维持治疗?不维持治疗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模式?
指南里没有再根据是否寡转移细分了,明天我们更新寡转移肺癌的新的治疗模式,OS数据相当漂亮啊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