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部分是草根树皮,为什么就能治病

有很多人质疑中药的作用,有很多人认为中药治病是心理安慰作用,或者说中药治病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几率。因为目前的研究还不清楚中药里是哪一部分起效,主要的成分和机制是什么。

我们想要了解中药是怎么治病的,要先了解中医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讨论人和人得病的原因。人身体的状态,它是合于四时,合于五脏的。四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季,春夏秋冬,人每过一岁都经历一个春夏秋冬。冬天特点是寒,春天的特点是温,夏天的特点是热,秋天的特点是凉。经历了寒热、温凉,人身体就留有了寒热温凉的属性。

寒热温凉对人体的作用

寒热、温凉这四种作用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十分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活力全都是保存在肾精中。

正是冬天的寒,才能够让人体的肾保持藏精的作用。在寒冷的状态下,人体的毛孔收缩,血压升高,阳气向里收,这时人的身体代谢是缓慢的,也就更大限度的保持了身体的精气不被利用和疏散。自然界中有个现象,在纬度偏高的寒冷地区生活的人种和动物,特点非常鲜明,首先能抗寒,并且体型、身材都会比较魁梧。原因是长期处在气温比较低的状态下,身体消耗的少,肾藏精比较多,肾主骨生髓,骨架就较大,身体就长得壮盛而结实。

春天的温促进了肝气的升发。春天的温暖,让人的身体也逐渐的变暖,从冬天寒冷蛰藏的状态开始活跃起来,这个过程正好促进了肝气向外生发和疏泄的功能,身体活力逐渐开始增强。

夏天的热为心火的旺盛、心神的兴奋创造了条件。热能够促使身体代谢加快,汗液从体内排出,这时人的代谢是旺盛的,精神是兴奋的。正常的热,能够让人心火旺盛、心神旺盛,但是过多的热就会让人烦躁,扰乱心神。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年又回到农村过年,家人担心屋里冷,把火炕烧得很热,热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夜里盖了很薄的被子,还感觉跟坐在热锅上一样,这个热根本让人睡不着,这种热让人感觉到从内心到外的烦躁、发热、心神不安静、无法入睡。

秋天的凉成就了肺收敛的功能。秋天凉气来了,树叶开始黄了,人的代谢也没有那么旺盛了,出汗也没有那么多了,正好符合肺收敛的功能。肺收敛的时候是减少出汗,减少人的精神兴奋,收敛到一定程度,把人身体有用的阴液和脏腑的精向下输布收敛,最后归于肾。

自然界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成就了万物的生长、收藏,人体也因此获得了肝心肺肾的升降出入的功能。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的就是寒热温凉。

中药的四气

简单来说,中药里有些是寒凉药,有些是温热药。如果人身体不寒了,肾藏精的功能就出现问题了。这时我们可以用寒凉的药,比如小儿容易上热、容易积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些消食的,寒凉的药把这种热的状态变成寒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肾藏精,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科常用的肥儿丸、琥珀抱龙丸、凉膈散等,全都是属于寒凉清热、泻火的药。

如果身体不温了,升发疏泄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可以用一些温热的药来扶助肝气。比如桂枝,桂枝就是桂树的嫩枝,能够疏散肝气,最常用的方就是桂枝汤,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之前给大家介绍过,这个方子主要是去热解肌,更多的用途它可以温暖小腹,治关元的凉,也能够温暖心脏。如果心受寒了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子。

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够热,那么他心火,心神就受影响,我们可以用热性的药物来温暖身体的阳气,回阳救命。最著名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这三个药能够助阳,回阳救逆。这个方子主治的病证,就是脉微细但欲寐。脉是细的,精神不佳,只想睡觉,就是受了寒邪。通过四逆汤就能够温暖阳气,驱除寒邪,恢复精神,恢复脉力。

如果身体不够凉,肺收的功能就弱了。这时可以服一些凉性的药物,帮助人收敛肺气。比如一个人大热烦渴大汗出,这时我们要让身体凉下来,可以服用白虎汤,就是知母、石膏、粳米、甘草。服用白虎汤侯,人身体就不出汗,人身体开始变得凉了,这样肺的收敛功能就回来了。所以说中药治病的原理就是用药物的寒热温凉状态,来改变人身体的寒热温凉状态。

药物的五味

药物除了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外,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是归人体五脏的。酸是入肝的,苦是入心的,甘是入脾的,辛是入肺的,咸是入肾的。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卫委名师”快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jb/5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