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高居我国患者恶性肿瘤之首位。肺腺癌患者因其肿瘤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疾病进展快,且化学治疗有效率低等特点,总体预后不佳。年,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非小细胞肺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这些PD-1抑制剂的加入,为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
病例部分
病例来源:医院方健教授提供
基本病史:
患者女性,77岁,年5月因“咳嗽、咳痰半年余”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传染病等病史,否认过敏史。年曾行肝囊肿肾囊肿抽液穿刺术。吸烟20余年,平均2支/天,已戒烟30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及肿瘤病史。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测:①胸部CT(-06-06):左肺门病变,与远端不张的肺组织分界不清,约95x62mm,倾向恶性,双肺结节,考虑转移,纵隔、双肺门、左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双侧胸水,少量心包积液。②头颅MRI(-06-06):颅骨左侧额骨、顶骨强化灶,考虑转移可能大。③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彩超(-06-06):左颈部及双锁骨上多发淋巴结,部分呈融合状,单个最大约2.1x1.2cm。④腹部CT、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穿刺活检:①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病理(-06-11):符合肺腺癌转移;免疫组化:CK7(+),CK20(-),P63(弱+),TTF-1(+),NapsinA(+),CDX-2(-),GATA-3(-),CA(-),ALK-ventana(-),ALK-Neg(+),ALk-Ventana(-),Ki-67(+20%)。基因检测:EGFR基因为野生型。未进行PD-L1检测。②胸水病理(-06-27):可见少量恶性肿瘤细胞,考虑为腺癌。
诊断:
左肺腺癌IV期、双肺转移、左侧胸膜转移、胸腔积液、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
治疗史:
一线治疗:
结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选用一线单药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胸腔灌注方案进行全身治疗。
分别于-06-28、-08-02、-10-18、-11-08行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胸腔灌注全身治疗4周期,具体用药:培美曲塞mgd1,Q21d;贝伐珠单抗注射液mgd1-8,Q21d。治疗2周期后判效为(缩小的)SD,4周期后判效为PD(左肺病灶及双肺转移较前增大)。
-12-06行血液及高通量测序:未见突变。患者ctDNA样本中基因检测均为野生型。
二线治疗:
-12-14起行二线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具体用药:纳武利尤单抗(3mg/Kg)mgQ14d。治疗3周期后判效为(缩小的)SD;6周期判效为PR(左肺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7周期治疗后患者自行停药2个月,并拒绝复查CT。
年05月15日起,继予第8-14周期二线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治疗后第10周期判效继续PR,目前患者继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中。
图为患者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治疗4周期、6周期、10周期的CT变化(肺窗)
图为患者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治疗4周期、6周期、10周期的CT变化(纵膈窗)
病例小结:
患者年6月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诊断为“左肺腺癌(cT4N1M1IV期),伴双肺MT、左侧胸膜MT、多发淋巴结MT、骨MT”,一线治疗予单药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PFS为3个月,最佳判效为SD。二线治疗改用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PFS尚未达到,最佳判效为PR,目前持续PR。
专家病例点评
点评要点:
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纳武利尤单抗在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有非常好的疗效。
PD-1抑制剂的治疗有可能令患者在获得长期生存的同时,更有生活质量。
该病例中,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耐受性佳,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免疫相关副反应。
总结
欧狄沃为中国上市的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当前,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该病例中,患者经一线单药培美曲塞方案治疗4周期后病情进展,改用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至今,实现了长期的生存获益。而且,该患者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免疫相关副反应,耐受性很好。提示我们,PD-1抑制剂的治疗有可能令患者在获得长期生存的同时,更有生活质量。
该患者在二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进行治疗时,未进行PD-L1检测,但仍达到了生存获益,提示我们,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状态如何,均可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中获益。
点评专家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