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开始,武汉肺炎的疫情就沸沸扬扬了。中医也吵翻了天。
这让我想起一段三国:
话说,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南下了。
这时候,江东在干什么呢?
文官欲降,武官要战,议论纷纷。
文官想投降,讨论些什么呢?
除了讨论曹丞相有多厉害,不可抗拒,还在讨论自己降曹后的官职、待遇和发展前途:“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此言出自鲁肃之口,其实也是当时很多投降派的心思。
武官想打仗,讨论些什么呢?
史书没有过多记载。我想,也无非是些战略战术问题吧,什么长江之险、水战之利、都督周瑜之牛;
再不就是咱们哪里可以囤兵,哪里可以据守,哪里可以设伏;
甚至讨论如果曹将张辽一个力劈华山,我就一个举火烧天,以戟相迎……
无论怎么讨论吧,都体现了东吴集团这些人员的活跃。
总比死气沉沉好。
如果谁都不说话,各做各的事,那就麻烦了。
这时候,要是跳出一个人来,对这帮文武说道:“喂!你们见过曹操吗?你们跟曹兵打过仗嘛?说得跟真的似的,一套一套的,有意思吗?”
“喂,周郎!你不是牛吗?来来来,你成为千古名将的机会到了!”
这个人可能一下子就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让所有文武的议论黯然失色,甚至让周瑜都有些惭愧了。
就像这次,面对武汉的疫情,很多中医或医疗结构,都给出了预防的建议,甚至治疗的预案,有的还开出了方子。
这其实都是在议论纷纷,摩拳擦掌啊!
虽然没有治过这个病,但根据自己的医疗经验,对此病进行一些猜想,有何不可呢?
当然,大家对这个病的认识不同,开出的方子也不一样,互相看不惯,也是难免的。
这时候,要是有谁站出来,说:“你们看过这个病吗?怎么方子就开出来了?”
“求求大师们别开方子啦。”
这也无非是这议论纷纷里的一个声音,这个人也没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只想抖个机灵,瞬间占据舆论制高点而已。
任他病毒变异,万变不离其宗,从中医的角度看,总是有规律可循吧。
实在要较真起来,即使治过SARS,但是没有治过“武汉肺炎”,是不是中医就要袖手旁观呢?
查看这些年这几个月武汉的天气情况可以知道,这个秋冬的武汉,比较暖和,冬天不冷反温,不是好事,会导致阳气不能潜藏;
最近又多日的阴雨绵绵,雾霾笼罩,这就平添了湿气,阻滞了肺的气机。
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冒,往往表现为冬温夹湿。
最近,我听在武汉的中医同仁也治过很多例发热、感冒的患者,也没法确定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反正没有去查,也反正是好了。
有病治病,贴上其中一案,仅供参考:
患者:男
就诊地点:武汉
主要表现:发热恶寒,四肢乏力、酸痛,咽部不适感,鼻塞流涕。
拟银翘散加生石膏,如果湿象重,可以酌加藿香、白豆蔻。
效果就挺好,还有一些,就不逐一贴上来了。
医院提供的预防方剂,就是在治疗这些感冒发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作为预防的代茶饮,也都是有理可依的。
紫苏叶、藿香、霜桑叶、枇杷叶各3克,芦根20克煎汤代茶。这几个药是我们临床用的很多的几个药。紫苏叶可以宣散表寒,可以通透肺气;藿香可以芳香化浊,醒脾和中,宣通脾胃的浊气;霜桑叶可以平一平在里的郁热(结合五运六气的特点),也有疏散风热之意;枇杷叶宣降肺气,清金下气,清肺化痰。芦根是个好东西,也就是芦苇的根。它生长在泥里,得土之气,可以养胃气;又得水之性,凉润生津,又上下通透,是治疗温病的一个常用药。气候总是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疾病,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多少会受点影响的,喝点代茶饮有何不可呢?接着,又收到武汉那边一线临床医生朋友发来的患者舌象照片。看到这些舌象,我反倒放心了。
基本上都是偏黄偏厚的,有的欠润,是津液伤了,有的偏腻,是湿浊较盛。
这意味着,邪气仍在腑,中医治疗并不算难。
有数据表明,武汉肺炎偏爱中老年人,40-60岁之间的人比较多,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内湿浊较重。
病人之所以出现胸闷、呼吸不利,其实是痰浊壅滞,气机不利啊!
你不去宣肺、肃肺、化痰,光用呼吸机,那是没有挠到痒处。
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医院,广州中医院,医院的预防方,清透宣化、疏理气机为主,还是对路的。
如果这时候党参、黄芪之类壅滞气机的药,就不太适宜了,有些过于寒凉或甘寒的药,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冰伏其邪。
大疫当前,作为中医,知无不言,发表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聊尽绵薄之力,别无他意。
此正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附:刘力红老师的对此的思考
01
近月在武汉发生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国人的心,这让我想起了03年的非典。年9月,我在清华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按计划访学要到年7月结束,但由于非典的“白色”恐怖,我的访学5月初就结束了。我还清楚记得离京的那天上午,从清华西门打车到西客站,一路就如交通管制一样,空旷旷几乎没有车辆来往。
非典虽已过去十余年,但非典带来的思考却仍历历在目。非典之初,由于邓老等老一辈中医大家的极力主张,广东省得以在第一时间内介入中医治疗,尤其是广州中医院,由于中医的及时介入,创造了70余例确诊病例0死亡、0转院、0后遗症、0医务人员感染的历史奇迹。
广东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不但为最终中医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介入创造了条件,我想也是能够为今天主要发生在武汉的新型肺炎提供借鉴。
02
此次新型肺炎(简称)的爆发,距国务院主持召开的中医大会也就月余,是偶然还是天意呢?我想至少中医应该当仁不让,应该在新型肺炎的防治中有所作为!这也是考量我们各级部门能否在重大问题上真正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关键时刻!这也是中医的同仁们能否真正将习近平主席所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落向实处的一次考验!
西医对此次新型肺炎的认识应该说在逐渐明晰,但有效的防治方法,如疫苗,如有效的抗病毒制剂,却需假以时日。
而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西医必须围绕新型致病微生物所展开的研究完全不同,中医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