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为脏层与壁层胸膜间的潜在腔隙)内液体积聚过多。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的液体(约1~20mL),液体由胸腔尖顶区壁层胸膜产生,并在胸腔最基底区主要由横膈面和纵隔面上的淋巴管微孔来重吸收,其产生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脏层胸膜的淋巴管不与胸膜腔相通,主要吸收水分,蛋白质重吸收少,故其在胸水的重吸收中作用有限。正常人每天胸膜腔胸液交换量约为mL液体通过。任何原因导致胸液产生加速或吸收减少,则出现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约15%的肺癌患者诊断时发现有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其发展迅猛,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胸闷、气急、心慌、不能平卧、并伴有大量体液和蛋白质的消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最常见症状是发热、心悸、气促、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干咳、上腹饱胀感、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差、乏力发热等。
「圈圈助手」分析的五大治疗方案
恶性胸腔积水的治疗,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个部分。全身性和局部性治疗要相结合。
全身性治疗以化疗、靶向药治疗为主,方案和整体肺癌治疗方案一致。
局部性治疗以胸膜固定术为最有效治疗方案,当肺不张不能复张,呈肺包裹性综合征以及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时,可考虑采用其他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胸腹腔分流术、胸腔静脉分流术、热疗以及放疗等,但需要谨慎处理,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应先全身治疗,必要时再局部处理胸水,非小细胞肺癌应该先处理胸水后,再给予全身治疗。
1胸腔穿刺抽液和置管引流
在超声定位或引导下进行,第一次穿刺排液量小于ml,慢速(引流量过大、过快可能导致肺水肿),对于渗出性的胸水因尽早抽出;对于漏出性胸水,控制原病,如果没有其他难以克服的症状,可以不抽。
2胸膜固定术
胸膜固定术的原理是应用硬化剂刺激胸液排出后已接近的脏层和壁层胸膜,诱发非特异性的胸膜炎,促进两层胸膜的牢固粘连。
胸腔内注射硬化剂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胸膜炎性胸痛和发热。行胸膜固定术前经引流管注射局麻药可减轻不适感。
利多卡因是胸腔注射最常用的局麻药,其起效迅速,应在注射硬化剂前即时给药。利多卡因常用剂量为3㎎/㎏,一次最大剂量为㎎。
胸腔内注射硬化剂后可短暂夹闭肋间引流管(1h),以防药物迅速流出胸腔。一般注射硬化剂24-48h内拔除引流管,前提是胸部X线证实肺完全复张且MPE引流量<ml/d。如未达至拔管指征应适当延长引流时间。
胸膜固定术今适用于恶性肿瘤累及胸膜这一种胸腔积液,且肺脏无明显萎陷。病因治疗是胸腔积液治疗的根本。
治疗恶性胸水应结合全身治疗,如化疗和靶向药等。其他类型的胸腔积液应对症治疗,比如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应采取抗心衰治疗;低蛋白血症性胸腔积液,应补充蛋白质等。
3常用硬化剂
国外最常用的硬化剂为滑石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但国内目前尚无医用滑石粉。
国内使用的硬化剂为博来霉素、四环素、化疗药物、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还有胸腔局部灌注等方法,疗效均欠佳。
4贝伐单抗联合顺铂
医院使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阿瓦斯汀)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配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良好疗效。
5药物所致胸腔积液的处理
一些靶向药物如BCR-ABL抑制剂(格列卫、达沙替尼)和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等可能导致严重的体液潴留,如全身水肿和胸腔积液等。
处置方法:如果肿瘤稳定,可采取适当身体锻炼,低钠饮食,利尿处理等。如果肿瘤进展,更换治疗药物。
传说中的有效方案第一天:抽胸水后,注射顺铂。
第三天:抽胸水后,注射顺铂。
第四天:抽胸水后,注射白介素二60。
第五天:抽胸水后,注射白介素二80。
第六天:抽胸水后,注射白介素二。
第七天:抽胸水后,注射白介素二。
第八天:抽胸水后,注射白介素二。
变成蜂格,又打了一次化格药。
获取更为详细的治疗方案
请大家登陆抗癌圈「圈圈助手」查询。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