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医的故事
年5月中央电视台以《流动的彩云》为片题,向国内外播演了医院呼吸科主任肖彩云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极大反响。作为一位华侨,从年回到祖国,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肖彩云从一名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姐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掌握医术专长、爱岗敬业、广受赞誉的白衣战士。几十年来,她始终怀着热切的报国之情,为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不懈奋斗。她履行医者天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业绩。肖彩云就像流动的彩云,将勃勃生机带到她所到之地,更带进了众多患者的心里,留下健康的希望与光明。
肖彩云
医疗生涯始于黄土高原
肖彩云年出生,祖籍福建,从小生活在印尼。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情,肖彩云离开父母,回到祖国并考入了首都医科大学的前身——北京第二医学院,投身向往的医学事业。
年毕业后,肖彩云被分配医院,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医院条件比较差,但在简陋的诊室和病房,肖彩云迎接考验,树立自信,只要患者需要,她立即行动。一天夜里,一位母亲抱着上吐下泻严重脱水医院,接诊的肖彩云看到孩子生命垂危,她立即按照“三先三后尿先钾,三定三方两步行”的原则,和同事一起沉着冷静地投入了抢救。为了观察病情变化,她守候在患儿身旁,一整夜没有离开,直到孩子脱离危险,熬红了眼的肖彩云才松了一口气。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位来自北京的“华侨”医生为了患者忙碌了一夜没合眼,紧紧握住肖彩云的手,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肖彩云成功抢救患儿的消息快速传遍了当地,由于对患者的一片爱心和敬业精神,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在繁忙的医疗实践中,她的医疗技术也获得了不断的提高。勇于吃苦,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肖彩云给黄土高原的老乡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而肖彩云感慨地说:“当看到患者从病魔中解脱出来的那张笑脸,我的心是多么喜悦!就像看到了阳光下朵朵艳丽的花朵,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肖彩云(三排左十)与大内科同事合影
待患者如亲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
年,肖彩云调回了北京工作,医院内科。调回北京后,肖彩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报效祖国的决心没有变,“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没有忘,她更自觉、更忘我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
肖彩云待患者如亲人,从不摆专家架子,无论患者贫富,她都一视同仁,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爷来到门诊,说已有5、6天不能解大便,痛苦得额头直冒大汗,嘴里不断呻吟着:“难受死了!”肖彩云看到二话不说,戴上手套,扶着老人到厕所一点一点帮着将大便掏出。家属目睹一切,对肖彩云医生赞不绝口:“碰上了您这样的好大夫,太感谢了!”一位格林巴利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病情危重,经肖彩云会诊后,立即从神经科转到了呼吸科监护室抢救,之后她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肺癌导致胸腔积液,立刻为其进行后续治疗。家属为表感谢送来锦旗,还趁肖彩云不注意把装有块钱的封信塞进了她的白大衣兜儿里。肖彩云发现后,严词谢绝了这样的“心意”,并通过党支部将钱如数退还,这更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赏和尊敬。
肖彩云干起工作来真诚、无私,急患者所急,不怕传染。一位患者到急诊就诊,主诉是头晕浑身没劲儿,检查却未发现特殊异常。正巧肖彩云回来,看到患者精神恍惚并时有恶心,就问道:“想吐吗?”“想吐,但吐不出来,肚子难受,”患者答道。肖彩云便叫患者张大嘴轻轻刺激咽部,顿时患者吐出大量咖啡样内容物,弄得满嘴血迹,肖彩云毫不犹豫地把桌上自己晾的一杯白开水递给患者漱口。旁边人看到说:“这多脏啊!”患者的手一下停住了,端着的杯子微微颤抖,犹豫的目光落在了肖彩云脸上。“怎么啦?快漱漱口,不要紧的。”肖彩云爽朗微笑着,还帮患者擦去嘴角上的血迹。这时患者突然抱住了肖彩云,呜呜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第二天,肖彩云为这位患者进一步作了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而收住院。住院期间,肖彩云还常常去看望,患者感激地说:“肖大夫,像您这样好的大夫,我和我的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肖彩云工作照
把党的温暖带给山区人民年肖彩云参加农村医疗队来到了怀柔县长哨营大队,一年的巡回医疗,农村严重缺医少药的状况对她触动很大,“要改变农村的现状,固然要靠党的政策和政府行为,但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我要把党的温暖带给农村的父老乡亲。”她努力工作,走村串户,坚持送医送药上门,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始终如一。过程中,肖彩云遇到一位年过七十的孤寡老人,因白内障失明30多年了,她毫不犹豫地将老人带到北京治疗,吃住在她家。晚饭后,肖彩云端水为老人擦脸、洗脚,不满3岁的二儿子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忽然大叫:“妈妈,水都洗黑了,别洗了。”大儿子也犹豫地拉着妈妈轻声问:“他睡哪里?盖谁的被子?万一有跳蚤虱子怎么办?”肖彩云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边批评:“可不能瞧不起农民,他需要帮助,不要伤了老人的自尊。”第二天肖彩医院顺利地做了白内障手术,康复期间,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着老人。当解开裹着的绷带时,老人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了!”之后,肖彩云护送老人回家,一路上老人兴奋不已,尽情地欣赏着祖国蒸蒸日上的建设成就和美丽的故乡风光。是肖彩云让老人重见光明,更把党的温暖带给了贫困的山区人民!
肖彩云为患者义诊
科室工作以身作则,社区服务一马当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肖彩云担任了呼吸科主任,工作更加忙碌,责任更加重大,查房,诊治危重病人会诊,值班,处理各种矛盾等等,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医院复审期间,她下力气抓科室建设,病历质量,早来晚走,几个月从未休息一天。她很关心爱护同志,重视对年青医生的培养,以提高全科的医疗业务素质;当时已年过半百,却常常替别人值急诊夜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课到深夜才入眠。年,她在上班路上被摩托车撞伤,眼睛伤得又青又紫,肿胀得像个桃子,疼痛难忍,但一天病假未休。在肖彩云历年来的奖励登记中,处处有这样的记载与评价:“身为门诊组长,以身作则好,4小时看病人48人次,全科第一。小夜班,一线,二线,能上能下,毫无怨言。”“医德医风好,对病人耐心细致,表扬信最多。”“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在内科考试成绩最好。”“积极抓科室规范化管理,查房工作全院第一。”“带头参加贫困山区的巡回医疗和节假日的医疗咨询工作。”“年过半百,曾两次无偿义务献血,只休一天就赶来上班。”“工作不分份内份外,都能出色完成;待人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热情助人,众口称赞。”医院领导、同事和患者对肖彩云的肯定,医院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社区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等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其实早在年肖彩云就已经自发地无偿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服务。一位患冠心病和哮喘的孤寡老太太生活困难,肖彩云就每天下班后去看望她,为老人取药、打针,还为老人拆洗被褥和衣服,老人的房子破旧了,她自己掏钱请人修缮,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直到老人去世。大杂院的邻里无不被肖彩云的行为所感动,同时他们也成了肖彩云长期服务的对象。年,肖彩云的故事被夕照寺居委会编成演讲稿参加了崇文区的比赛,还获了第一名,同年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北京市五好家庭”。
肖彩云退休后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年的一次义诊中,原宣武区领导前来慰问
统战工作温暖华侨心
肖彩云曾任致公党北京市委委员,宣武区第五届至第十届政协委员、常委,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她还协助宣传落实好党的统战政策和侨务政策。不论对国内的归侨,还是对国外回来探亲访友,投医治病,投资经商的华侨华人,她总以一种特殊的感情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排扰解难,使他们感到祖国的温暖,真正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
几十年来,肖彩云和丈夫接待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港,澳台的华人华侨同胞千余人。不论是侨联系统和致公党组织的对老弱病残归侨的义诊工作,还是印尼校友会组织的“医疗咨询暖侨心”活动中,她都积极参加,本着“华侨是一家”的原则,为广大归侨热心服务,尽心尽力。有的侨胞疗程较长,不论是住院治疗或住店服药,肖彩云都对他们很关心,为他们煎药送药,买药取药,还经常送去可口的风味儿饭菜。有的侨胞汇款未到,造成了暂时的经济困难,肖彩云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借给他们,大家深受感动。肖彩云感慨地说:“华侨的爱国心是真诚的,华侨的脉博跳动是同步的,我们要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处境,在服务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
如今,年近八旬的肖彩云正在呼吸科重症病房接受治疗,医院领导、同事、首医大统战部部长和侨联领导等纷纷前来探望,她感激的眼神满是对大家工作生活的关心,喃喃自语中放不下的依旧是患者的病情。流动的彩云放慢了脚步,不变的是她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热情与真诚,永远相伴。
医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