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二、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三、胸膜腔积液的X线表现
(1)当胸腔积液量达0.3-0.5L时,胸部X线检查显示肋膈角变钝
(2)随着胸腔积液增多,肋膈角消失,显示一凹面向上,外侧高内侧低的弧形积液影。
(3)大量胸腔积液时,整个患侧胸部呈致密影,纵膈和气管被推向健侧。局限包裹性积液可发生于胸腔任何部位。肺底积液时显示一侧膈肌明显升高或胃底气泡影与肺下缘之间明显加宽。在胸部X线片与胸腔积液量判断:胸腔积液在第4前肋间以下称为少量胸腔积液;第4前肋与第2肋之间属于中等量胸腔积液;积液位于第2前肋以上为大量胸腔积液。
四、操作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具:消毒用具(无菌纱块、碘伏、消毒棉签)、标本送检试管、无菌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手套、洞巾、注射器及胶布。
(4)操作者戴无菌帽、口罩。
五、操作方法
(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搭在椅背,头枕在手臂上,患侧上肢伸举过头顶;或取半侧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穿刺抽液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包裹性积液穿刺部位应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定位。
(3)气胸抽气,一般取半卧位,穿戒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
(4)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皮肤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手术巾。局部麻醉应浸润至胸膜。
(5)进针应沿下一肋骨之上缘缓慢刺入,与穿刺针相连的乳胶管应先以止血钳夹住。当穿过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可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然后连接注射器,放开乳胶管上的止血钳,即可抽液或抽气(抽气时亦可在证实抽出胸腔积气时连接人工气胸器,行连续抽气)。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针孔处以无菌纱布按压1~3min,并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
(7)危重伤病员穿刺时,一般取平卧位,不宜为穿刺而过于移动体位。
六、术后处理
(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七、注意事项
(1)穿刺抽液量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ml;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0ml。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同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2)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可待因。术中若出现连续咳嗽或胸闷、眼花、出冷汗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3)液、气胸胸腔穿刺后,应继续临床观察,可能数小时或一二天后,胸腔液、气体又增多,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4)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医学生APP学医不易,愿与你一起新媒体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