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债现在终于赶在的尾巴做好了完整版,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穿行在茂密森林贪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攀爬在寒冷冰川让那烈日融化冰冷的心
徒步在道道峡谷在辽阔原野轻轻唱起歌
想翻越那座高山看那夕阳映红远方的天
几年前,我与乌孙古道擦肩而过。每到秋天出游的季节,想起这带着古老而神秘的名字,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在现实中将它默默放在一边。
可是,再不走我怕,怕我会走不动了。
纵然再多繁事琐杂,那些你曾有的冲动,却从未曾真正消失。再不要找理由,这世上没有离开你八九天就不能运转的事。
就这样,报名交费。那时,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怎样的经历?也不知道,会看到怎样的风景、遇到一群怎样的队友?
走出乌孙古道已半月有余,那五天狂走超虐的日子,在窗外都市车马喧嚣中显得有些遥远,恍然之间又有些不真实,但凝固下那些画面的照片和依旧疼痛的膝盖却真切地记录下那些难忘的时刻。
乌孙古道是乌孙古国到龟兹古国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全程公里,北起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南至阿克苏拜城县黑英山村。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几千年来,古道历经沧桑,斗转星移,山未变水未变,但不论是当年那些士兵、牧人、和亲的公主亦或僧侣,却早已成为历史的烟尘。
乌孙古道和狼塔C、夏特古道一起,并称为新疆三大顶级徒步线路,强度高、险度强、技巧强,但也正因如此,对那些爱好户外徒步的人来说,古道充满了诱惑和挑战。穿越古道,便如再次走进尘封的历史,追寻古人的足迹,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用身体的苦行去感受自然之美。
(来看看乌孙古道卫星图)
全程:
分段图:
9月16日,乌鲁木齐,队员们又采购了一轮新鲜蔬菜等食品补给。火车站候车室,大家纷纷拿出各种吃的再次整理——胡萝卜、土豆、鸡蛋、洋葱、卷心菜、巴达木等干果、苹果、功能饮料、巧克力、压缩饼干等高能量零食,不少队员还不忘买上一瓶可乐、雪碧等饮料,因为一旦进去了,可就再没有好喝的各种饮料啦!除了这些,还有之前就准备好的挂面、户外脱水盖浇饭、脱水蔬菜、腊肉、咸蛋、牛肉干等等,哈哈,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吃!到了最靠近徒步出发点的特克斯县,大家还会再买用作路粮的馕。
到达伊宁后,转大巴
因为封路,入夜了才到达起点琼库什台,只能先扎营下来。原本17日的行程被压缩到18日,这样,第一天就必须赶路30公里T_T
第一天(9月18日)
9月18日,一早五点闹钟响起,七点拔营,五天五夜的乌孙古道之行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只有平缓的草甸和有溪水做水源的地方才能扎营,因此行程的安排时分紧凑。每天,都必须提前两小时起床开始收帐篷打包行李和准备早饭,再负重进行长达12小时每天超过25公里的徒步,对身心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很多时候,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行走在无人的山野中,并非来自于什么执念,或是不自虐不酸爽的冲动,只是想出来走走,远离一阵子都市喧嚣、尘世繁杂,看一看天外的天,山外的山~~
徒步伊始,还有闲情拍拍路边的小蒲公英。秋天山坡的树已开始由绿转黄
乌孙古道之难,难在峡谷穿越、翻越达坂、高海拔徒步、溜索渡河以及冰河涉水。但因为线路长,海拔落差大,也造就了一条风景绝佳的路线——雪山、悬崖峡谷、林地、高山草甸、湖泊,其中更有驴友们心心念念的天堂湖(阿克库勒湖)。
徒步第一天,刚开始,大家心情和体力都不错,边走边拍拍照,聊聊天,欣赏一下秋日斜阳、草黄叶红的风景,还不忘给自己来个“自拍”
9月末的白天,北纬斜长的阳光依旧热烈的炙烤着这群自虐的人,高海拔的紫外线又格外强烈,大家都全副武装,帽子、墨镜、脸蒙头巾,把脸遮的严严实实。队员黑马还背上太阳能板,一路走一路给太阳能板蓄电,就能为手机等设备充电了。
此次徒步,基本以半重装和轻装为主,毕竟,除了少数超强的户外牛人,对于一般驴友来说,户外徒步还是以体验感受大自然为主,特别是这样的虐线,保存体力更为重要。
每人四十几斤的行李,会有一部分放入驼包让马驮行。除了随身穿戴的,还要自备帐篷、睡袋、防潮垫、头灯、登山杖、护膝、雨衣、餐具、溯溪鞋、冲锋衣裤、羽绒衣裤、抓绒衣裤、快干衣裤等衣物,帽子、手套、雪套、洗漱用品、餐具、垃圾袋,各种食物(包括10顿早晚餐以及5顿路粮,外加一路补充能量的食品)等。队伍的公用装备还需备有炉头、锅具、反应堆、气罐、医药包、卫星电话等。
的路粮——馕!(哈,其实我还挺爱吃的,一顿能干掉一个└(^o^)┘(好能吃)
第一天下午三点半,大家在一条小溪边做短暂的休息和集合,早到的几名队员抓紧时间躺下恢复些体力,几名队员在一旁烧水补充水源。
这一天下午直到晚上入睡,我都被心脏疼痛所困扰。在持续的上坡中,莫名的心脏疼痛来袭,每呼吸一口,就伴随着心脏(左胸腔)的疼痛,无法缓解,越走越慢,领队让我试着停下来深呼吸几次,却发现一深呼吸,痛的更加厉害。有一会真怕自己会倒在刚刚开始第一天的徒步中,我不怕辛苦,却绝不想乌孙古道在我刚走进它的时候就逼我退出。
实在痛的不行的时候,摸了一下心脏,发现竟跳的如此剧烈,真的有要脱膛而出的感觉。此前在这个高度从没高反过,这该死的心脏疼是要来加倍考验我的么?从未有过的情况,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又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设想了各种情况,甚至胡思乱想自己要是倒在这里,大家要怎样才能把我运出去啊?!之后领队风扇给我吃了五颗速效救心丸,能有用吗?
穿越乌孙古道的难关之一就是要翻越两大达坂:海拔米的包扎墩达坂和海拔近米的阿克布拉克达坂。
包扎墩达坂远远的看去仿佛就是一个平地里突然冒出来的乱石堆成的绝壁,生生的横亘在面前,那么绝情而冷酷。
傍晚六点半,终于来到包扎墩达坂脚下。经过大半天的徒步,大家体力已经耗去大半,十分疲惫,此时,必须打起最大的精神劲,攻克难关。
先行队员五彩的衣服在大大小小的石块中慢慢移动,如此渺小。踏上达坂,借助着登山杖,继续用脚步体会另一种虐感。
倾斜的山体,努力仰头,是望不到顶的石块,低头,还是走不完的石块,只有沉沉的喘气声和登山杖敲击石头的清脆哒哒声相伴。狭窄的小道很多时候只能容一人通行,倾斜的山体让人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滑下去,不见踪影。
(给自己在达坂的乱石堆里留个影)
达坂的第一段结束,以为终于闯过今天的难关,没想到一段短短的平路之后,被告知还有一段达坂,内心那个奔溃呦!
天色渐晚,一阵寒风吹得人直哆嗦,高海拔的冷空气真是说来就来,赶紧换上羽绒服,继续登上第二段。这一段,一路有零星的积雪。累到这里,大家都很沉默,只顾埋头爬山,一步又一步。
一路徒步虐行,除了看风景,脑子里总免不了胡思乱想,以分散虐身虐心的痛苦……想起包里还有一个上海带来的李子,那酸甜的滋味瞬间让口舌生津,咂咂苦涩的干裂的嘴唇,那么翻过这个达坂,就可以享用李子了!!为了这小小的李子,吃货又有了动力!Y(^_^)Y
当我终于一屁股坐在垭口,看着面前如画的风景,吃着冰凉的李子,一瞬间竟无比幸福。
从山脚到垭口,用了一个半小时。
达坂虽难,但翻上垭口后,连绵的雪山,如画一般展现在眼前。沉甸饱满的颜色,在你最崩溃的时候,瞬间砸亮你的眼睛,砸中你的心灵。一路前行,雪山就那么静静的在前方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不远不近,不舍不弃。
一路看着光线渐隐,雪山上的金色虽然退去,还原了那暗暗的白色,却在初升的月光下泛着白冷的光,无比安静,一片岁月静美、现世安好的感觉。我就是那永远的雪山粉!
这张照片里拍到的黑马,因为这张照片特别开心,用作头像好久,哈
天色渐暗,大家戴上头灯继续下山(五天里,有两天晚上都不得不打头灯赶路)天快全黑了,尚未赶到营地,队员短暂休息喝水。远处幽兰的雪山静静的陪伴着我们。
真的舍不得这雪山夜色,队友们都打着头灯一路下山了,自己总忍不住停下拍几张。雪山始终就在眼前,冷冷的色调,静谧无比。
今天大家都累成了狗,再美的星空也无力欣赏了,吃饱便倒头睡下。心脏疼依然在困扰,老天啊,明天让我好点吧!
徒步了一天,最开心的就是晚上,围坐在帐篷前,煮一碗热面,吃着大家背来的各种菜,好满足。
户外徒步苦了身体,却不能苦了自己的胃。虐了一天后,犒劳自己一顿丰盛的晚餐实在太有必要。队员张艳熬了南瓜粥、大厨兜兜炖了一锅腊肉杂菜汤、shirly做了一锅土豆洋葱炒馕、还有各种脱水蔬菜包煮挂面、煮年糕,当然,还少不了各种调料包、香醋包和辣椒酱(话说我调制的五味超辣辣椒酱还挺受欢迎的,嘻嘻),香飘四处。吃饱了,还有领队小玄带的红糖姜茶,喝一杯驱寒取暖,无比惬意。
第一天的徒步距离:
第二天(9月19日)
一大早,为了解决方便问题,我就不小心一头栽进河里,衣服湿了,一只鞋灌水了T_T(≥◇≤)
(老段摄)
这一天,我貌似和水干上了,上图里我第二次一只脚又滑进溪里,鞋再次进水T_T,最后只能上户外神器(姨妈巾~~了)
第二日这一路比之前又是另一番风景,群山环绕,秋天黄色的茅草大片铺满了山腰,青翠挺拔的松柏和茅草颜色错落。
山峦雄伟,峡谷深邃,溪水在山谷底一路流淌。
走在半人高茅草夹道的小路上,山风拂面,面对着远近层层深深浅浅水墨般的群山,又没有上坡的艰苦,心境也无比开阔、舒畅。
特别喜欢这一段的风景,我膝盖不好走不快,又顾着拍照,时不时落在后面,一直跟在我后面的老李说:“不怕,我陪你走”,于是他放起了音乐,就这样,刀郎陪了我这一路《⊙_⊙》
只是长距离的下坡看着轻松,对膝盖却十分不利,我和几名队友的膝盖旧伤便在这天虐到复发,只能借助登山杖侧身而下,然为了不落下队伍,忍着膝盖一步一痛的折磨,一路疾行。
横亘于乌孙古道上的另一大难题便是冰冷刺骨的河流。溜索过阔克苏河为其一,博孜克日格河谷频繁的过河为其二。
阔克苏河旁,当地牧民用矿泉水瓶装了汽油,人工吊瓶的方式让摩托车发动带动溜索铁框从对岸返回。
阔克苏河因为含盖了大量的白色泥沙而呈现出灰白的颜色,当地人也叫它白河。阔克苏河在溜索处约有三十米宽,过河必须使用简陋的溜索,这已经比前几年单人用锁挂在绳索上过河条件好了许多。如今两根平行的钢索连接两岸,溜索下挂着的铁框需负重三四人或两人加行李,才有足够的重量用惯性滑向对岸。在离对岸还有不到十米左右的时候,铁框滑不动了,框里的人就必须自己用手抓住钢索拉动铁框慢慢靠岸。
(我和队友尾巴一个框,顺利渡河)
准备安营扎寨,队员尾巴帮我把超重的驼包扛到营地
晚上坐在自己搭好的帐篷前,就着咸鸭蛋啃着面包,喝着热茶,再来一个苹果,简直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早上七点半,地处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天才蒙蒙亮,在等待马帮来驼行李之前,大家捡了些树枝柴火点着取暖。
乌孙古道内,早晚温差大,白天热早晚冷,正午时一件单薄的速干衣就足够,但天一黑冷风一来,便冻得人瑟瑟发抖,还需穿上羽绒服羽绒裤加冲锋衣裤才行;白天遮阳帽,早晚却要戴上保暖帽。入睡也需要温标为零下15度的羽绒睡袋,怕冷的有些队员还穿着羽绒衣裤睡觉。早上起来,锅里的水上都结了冰,帐篷上亦是一层薄冰。
第二天徒步距离:
第三天(9月20日)
一出发便要面临七次冰河涉水。
历年驴友出事遇难往往不是遭遇恶劣天气失温,便是被冰河冲走失温。那些看似与一般河流无异的冰河暗藏诸多凶险。
(女队员小妖因为背包太重,水流又急,重心不稳,一下摔倒进河里)
队员pz在过一条冰河的时候,因为流水很急,一下不稳连人带包摔倒,包里还好都是防水袋打包,但是身上的衣服都湿了
因为膝盖伤,不想它再遭受冰水的折磨而加剧,这里我和几名队员只能选择借用马匹过河
冰雪融化汇聚的河水异常冰冷,因在林间穿行,少有日照,更是阴寒。队友说,脚一进水,皮肤便有一种刺痛的感觉,体温彷佛随着湍急的河水迅速流走。每一脚下去,都能明显感觉到来自水流的冲力,只有踩实了,才敢迈出第二步。因水深流急,必须使用绳索辅助过河。过河时双手必须牢牢抓住绳索,用半蹲的姿势才能保持重心,动作姿势要像拔河那样拉直拉紧,并用胳膊夹住绳子,这样才能保证被河水冲击的时候,可以始终贴着绳子往前走,保持身体平衡。否则一旦不慎被河水冲走,冰水会让身体迅速失温,严重的会丧失生命。
(队员姗姗在有一次试图骑马过河时从马上摔下)
一早八点出发,到十一点半,终于趟完了七条冰河。河流穿行于密林中,上午天气阴暗,以至河水冰冷刺骨。到中午走出树林,再次爬上高山草甸时,温暖的阳光才带来一丝暖意。
因过河内裤湿了,爱逗笑的领队风扇用围脖暂时给自己遮羞,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行至近两点,终于可以休整吃午饭,大家拿出路粮和水果啃起来。向导则拿出锅装上溪水,准备烧开补充水源。
每天的饮用水补给都来自于沿途的河水、小溪,除了早晚餐,还有路上喝的,都需要自己烧开。
来个女汉子们的合影(老段摄)
乌孙古道全程海拔从两千多米到近四千米,海拔的变化也带来了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变化,一路向上,从水丰草茂、松柏满坡到乱石嶙峋、草木全无,领略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走到这里,突然觉得好眼熟,哈,怎么那么像天族和翼族的交界处啊~~(那会儿正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哈哈)
大家在山坡上捡到一副巨大羊角,又是大伙轮流好一番拍照。尽管是捡到的,但是拍好照,大家都自觉的放回原地,不带走这里的一木一角,也是所有有户外环保自然意识的队伍所遵守的原则。
远处右边雪山脚下便是乌孙古道中最美的天堂湖所在。看着不远,却怎么走也还是这么不远不近的距离,一大片湿软的草垛子好似没有尽头似的。
傍晚将近七点时,终于瞥见天堂湖的真容。此时,最后一抹未被遮挡的阳光斜射进湖中,在湖面投上狭长的三角亮光,便只那一点亮光,就让那小三角的湖水立时显得不同,蓝得低调却惊艳。
先行队员已开始在湖边寻觅扎营地。太阳隐去,寒风凛冽。
天堂湖的夜晚,璀璨的银河如约而至,漫天的星斗华丽登场\^o^/静静的夜里时不时传来咩咩的羊叫和狗吠,劳累和疲惫迅速裹挟过来,卷我入梦
第三天徒步距离:
第四天(9月21日)
这一天,将有一个巨大的达坂在行程的开始便如大怪兽一样等着我们去克服。
不过当清晨6:40的闹钟响起来的时候,却是惦记着7:30的天堂湖日出。
出了帐篷,湿漉漉的草地结满寒霜,外账上亦满是冰碎。这里海拔米,这一日的清晨是五天里感觉最为寒冷的,必须穿着羽绒衣裤和冲锋衣裤出帐篷。
此时,天堂湖四周的雪山依然笼罩在阴影中,幽蓝幽蓝的,只有山尖被一缕阳光照亮。太阳从来便是这世间光影的魔术手。光移影动,雪山苏醒。湖水微澜,冷暖色调逐次交替。
收好行李,面对着光影变幻的天堂湖吃着烤馕就杂菜,虽冷的哆嗦,却无比享受这清冷绝美的早晨,享受这难得短暂而轻松的早餐时光。
大合影Y(^_^)Y
踏着晨光,迎着朝阳,出发
环湖大半周,无处不风景,无处不入画。大家自然是各种拗造型,闷骚的、明骚的,统统上场,历经千辛,不就为了这天堂湖嘛。
到了一处能下湖的地方,男人们都主动的、被动的、半推半就的开脱!!最后只剩下大裤衩,冲进湖中……画面太美,自行脑补~~
女孩们,则带了漂亮的丝巾和裙子,美美的来个女神照(甩丝巾的幕后领队风扇也亮相一下:)
大合影
我^o^y(忘了是谁拍的了~)
本人:D(兜兜摄)在天堂湖的老虎嘴留影,是几乎每个来到此处的驴友必做之事
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只为有幸瞧一眼你美丽的容颜,多少次照片上的欣赏,都不及这身处其中之一分一秒。天堂湖论颜值,确不如西藏那诸多“措”来得惊艳绝美,却因其需虐身虐心方可到达,又因景色与之前截然不同,因而显得尤为难得而摄人心魄。
天堂湖湖面开阔,时而如镜面清晰透彻;时而微风拂来,吹起万千波澜。只是那颜色哦,如此霸道如此夺目,让你眼睛就是无法离开它一步。
老段摄
老段摄
踏上翻越最高达坂的艰辛之路
近12点,终于绕到了达坂的脚下,视觉上近乎垂直的达坂看着就累啊!
阿克布拉克达坂是乌孙古道上最艰难的一段,坡度大,路程长。
碎石坡、之字路、乱石堆……目之所及,只有上坡路,向上!向上!向上!
终于看到顶了,终于到垭口了,满怀希望上去,另一段达坂又生生的映在面前……
再翻完一段,总该到了吧?
气喘吁吁上去一看,什么?还有?还那么高?气息已经不匀了,开头还能跟着领队的脚步匀速慢慢不停歇的往上爬,跟了一段,只能停下来在头巾下张嘴喘着气。
这样埋头苦爬好痛苦,虽则时不时停下拍个照,回头看看风景,但那种没有尽头的崩溃感以及体力上的超负荷还是吞噬着自己。
数数吧!从1数到50,才能停下来歇一下。于是一步一下,坚持50下,停下,喘几口气。分段解决,各个击破。
扭头向下,是木木小小的身影,,脚上打了好几个水泡的他顽强地一直向上;而始终跟在身后的尾巴不赶不超,还提醒自己给人让道时不要站在斜坡外侧。木木让我可以淡定放心的停下拍照,尾巴的相随则让无情坚硬的达坂不再孤单
只是,路始终要自己走;坡,终究要自己爬。向上一步,达坂就矮半尺,每一个50米,都让垭口不再遥不可及
好不容易翻过一段达坂,猛然发现还有一段覆雪的达坂,在不远处挪步的老李仰天幽幽地吐出一句:“这哪里是徒步?这是探险啊!”
高海拔的冷空气说来就来,原本一件速干衣还觉得热,一阵寒风吹来,立即不得不加上羽绒服和冲锋衣御寒。雪线之上,覆雪小道被反复踩踏后变得硬滑,走在上面时不时打滑。一旁就是倾斜的深谷,只能让身体倾斜着,借助登山杖小心翼翼地通过。陡峭的山坡上,几头因滚落而死去的牛的尸体让人看着心惊胆颤。
干裂的嘴唇在这样荒凉的地方好像永远吸不够水分,每次喝下的那一点水,都瞬间无影无踪。强烈的紫外线和干燥的空气,让人嘴里只剩下苦涩的滋味。于是,忍不住弄了一点雪放在嘴里,冰凉凉的,苦苦的舌尖竟然尝出了一丝淡淡的甜味,慢慢化开时终于有了一丝滋润的感觉。
终于翻上了山顶,便有极长的一段下坡等着。膝盖便在这一段下坡中再一次雪上加霜
翻完了达坂,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奶,那简直也是人间天堂了( ̄3 ̄)
这种快速盖浇饭话说味道还不错哦,热水灌进去,封上袋口,十分钟就可以吃香喷喷的麻辣鸡丁饭啦,幸福
虽然与外界失联,却能每日看到满天繁星和银河
美丽的银河横跨天穹,繁星闪烁,就算看再多次,也看不够看不腻,也还是会激动。和队友老段、木木、雨蛙等一起拍摄星空,大家冷的手发麻,却心甘情愿。
以地为席,以天为帐,以淙淙溪水和虫儿叫声为入眠曲,5D立体环绕全身心沉浸式体验,又怎是任何高科技所能模拟的?
第四天徒步距离:
第五天(9月22日)
今天的主题就是——过河,过河,再过河!!
刚开始向导告诉我们今天是15公里,之后更新到20几公里,我的膝盖和脚踝问题没有缓解,天黑之前要走出山口,我如果坚持要自己走,必然要拖后腿,成为大家的累赘T_T,天黑都走不出去会很危险。纠结再三,只能坐上另一个马帮的驮包马。。。和另三位身体不适的队员一起先行一步~~这对我来说,确是此行最大的遗憾T_T
刚开始是小溪,大家还能跳过去
之后是过不完的大大小小宽宽窄窄的河流(≥◇≤)
(老段摄)
行程至一半的时候,下马午餐休息,我和马夫要求让我下来徒步,被坚决的否定了。因为我们已经从哈萨克族的地域走入另一片地域,他说不能保证我的安全
而在骑马的过程中,可能连续几日太累,一路都困得不行,有好多次都睡着了差点从马上摔下来,知道危险,可是实在太困了哇为了提神,只好不停的从兜里拿葡萄干和坚果吃
(最后,只能自己去体验淌了几条冰河,也算弥补了一点遗憾)
黑英山口——
当一行19人在第五天傍晚时分终于走出黑英山口时,那种百感交集,或许只有亲历才能心历吧!
五天五夜里,不能洗澡洗头,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脑。在断绝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后,一切变得简单而纯粹,你可以只体会那山风拂过的片刻温柔、只注视山峦一路随行秋天的茅草铺满山腰,只管仰头那漫天星辰和迷人银河,而不是埋头于手机和日常琐事……
出山后,女队员的手都被“摧残”的又黑又脏
我腿上的各种干裂淤青T_T
第五天徒步距离:
每天几十公里各种虐路+极少的睡眠=灰头土脸蓬头垢面+嘴唇干裂+各种小伤~~这期间,尽管小状况不断,队友们经历了登山鞋脱底断裂、身体不适的队友摔下马、两名队员扭伤脚踝、多名队员在河中摔倒、各种膝盖旧伤复发和积液、心脏疼痛、脚底打起六七个水泡……
国庆刚过,就陆续传来了坏消息:比往年更早的大雪让乌孙古道变得险恶无比,据说已有驴友遇难,几十名驴友撤离。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类应永保敬畏之心。
在惋惜哀痛的同时,却深知,户外旅行的魅力,是难以被阻止的想飞的心,和那总想迈开的脚步;不仅在于我们能寻觅那绝美的风景,能踏足那鲜有人至的朴素大地;还在于每一次,可以用最深入最接地气的方式,感受那种与山川河流同呼吸的无间感,能遇见同样热爱自然,真诚而执着的的同好者。
比之徒步之时的辛苦,回想起来,虐感却渐渐淡忘,留下的更多的是那些美妙独特的体验、那些感动的细节和内心的起伏。正如队友木木所说“肆虐体肤,沁悦精神”,好似这张照片,那些黑暗的痛苦尽管很多,夺目的却永远是那最美丽光明的一点,那一回眸的感动,便是永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