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患者高热不退,抗生素治疗方案更改数次屡不见效,常规辅助检查无阳性结果,最后经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体温下降并好转。
病史、常规检查及治疗
一、病史
患者女,58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发热5天,体温最高达40.3度”,于年2月4日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以发热、乏力为主要表现,无咳嗽、咳痰,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腹泻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活动后感气促,胃纳减。否认高血压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意外史、否认冠心病史、否认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否认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按规定。有青霉素、西乐葆药物过敏史,无治游史。
二、检查
2月4日门诊胸片示:两肺炎性病变,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腹部CT示脂肪肝、肝内钙化灶,胆囊未见明确显示。
疾控中心报告新型冠状病毒RNA阴性。
三、初步诊断、治疗经过和治疗方案
1、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感染性发热、血小板减少症、肝功能异常”收治入院。
临床初步诊断:
1)肺部感染;
2)两侧胸腔积液;
3)血小板减少:感染相关;
4)肝功能异常;
5)脂肪肝;
6)低钾血症。
补充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低蛋白血症。予头孢曲松针2.0静滴1次/日输液抗感染,并予复方甘草酸苷针护肝治疗。
2、入血液科后检查和治疗经过:
血气分析:PCO.3mmHg,POmmHg,BEb-3.2mmol/L,BEecf-3.8mmol/L
血常规:WBC8.4x10^9/L,Hbg/L,Plt24x10^9/L
尿常规隐血微量
凝血谱:PT13.7秒,Fg4.87g/L,APT42.8秒
D-二聚体ng/mL
ESR、大便常规、CK、肌钙蛋白、尿淀粉酶无明显异常
血培养阴性
外斐试验阴性
肥达氏反应阴性
胸部CT示:右肺中下叶炎症,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片.2.4进展。两肺散在纤维灶。
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输注自备人血白蛋白、补钾等治疗。
3、全院大会诊,诊断为:
1)败血症,病原菌待查。
2)肺部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邀请心内科会诊,诊断为:
1)肺部感染
2)窦性心动过速
经抗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药物包括碳氢霉系类药物及万古霉素治疗10多天,体温不退,诊断欠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发热病因,考虑宏基因病原学检查。
四、mNGS检测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
2月11日取患者静脉血送锐明微?病原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如下:
奥斯陆莫拉菌
奥斯陆莫拉菌(Moraxellaosloensis):奥斯陆莫拉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它可以从健康人的呼吸道中分离出来,据报道此菌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一种病原体,例如癌症患者、白血病患者官移植的患者,有文献报道了此菌引起小儿菌血症的案例。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可导致败血症、导管相关性腹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脑膜炎等疾病[1]。
人类疱疹病毒1型
人类疱疹病毒1型(Humanherpesvirus1):单纯疱疹病毒呈球形,完整病毒由核心、衣壳、被膜及囊膜组成核心含双股DNA,缠绕成纤丝卷轴。该病毒可导致脑炎、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前列腺癌、致命性脑炎,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可能的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2]。
调整治疗方案
考虑病毒感染可能,加用阿昔洛韦0.5givgttqd抗病毒,予加用抗奥斯陆莫拉菌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针抗感染治疗,并予强的松40mg静滴QD抗炎,此后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一般情况好转。
患者住院期间胸部CT表现变化
2月4日患者胸部CT表现
2月6日患者胸部CT表现
2月15日患者胸部CT表现
2月26日患者胸部CT表现
锐明微?(RealPathogen?)快速助力重症病患病原识别、快速检出,帮助临床医生精准诊断,及时改进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PMID:.MaruyamaY,ShigemuraT,AoyamaK,etal.BacteremiaduetoMoraxellaosloensis: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Brazilian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2(1):60-62.
[2]PMID:.YeL,DingX,ShenS,WangJ,WuJ,ChenY.Fulminantbilateralacuteretinalnecr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