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满头白发悬壶济世?
还是医术精湛妙手回春?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实际上,
共情、换位思考
也是青年中医们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要面对的事情。
归根结底,
要让患者满意,
还是医术要过关!
金春晖主任中医师,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学科带头人。
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景芳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学习肿瘤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擅长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的精准个体化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肿瘤病人护航金春晖所在的肿瘤科抢救过一位来自急诊的老年患者陈大爷,老人已是肺癌晚期伴广泛转移,胰头占位,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来时患者呼吸急促,不断咳嗽,左上肢已经肿得穿不了衣服,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属在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恳请医生再想想办法。金春晖和科室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化疗可能对患者来说是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但老人的基础状况太差,暂时还无法达到化疗的标准,所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来为患者稳定病情。
金春晖根据药敏实验调整了抗生素,配合止咳化痰平喘、利尿、护胃等基础治疗,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给予科室的特色肺癌制剂——“肃肺合剂”口服化痰止咳,局部用科室特色消瘤外敷方——“消癥膏”贴敷疗法以软坚散结抗肿瘤,并配合中药穴位定向透药调节免疫。3天后,尽管老人各种症状还在,但精神好了许多,胃口也有好转,咳嗽咳痰及胸闷气喘的情况也缓解了。见老人病情相对平稳,已符合化疗指征,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综合情况给予对症化疗,并于化疗前予以护胃止呕预处理,并配合“中药扶正和胃合剂”口服健脾和胃,耳穴压豆、穴位贴敷、按摩疗法等和胃降逆以减轻化疗反应。时间一天天过去,老人情况稳定,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咳嗽气急渐渐好转,饭量也慢慢增加起来。家属还惊喜地发现,老人的左手肿胀已明显减轻,不吸氧也没感到胸闷气喘。患者和家属对金春晖和肿瘤科医生护士深表感激,赞不绝口。谭广兴副主任中医师,医院男科副主任。
以中西医结合诊治泌尿男科疾病,对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附睾炎等男科疾病的诊疗尤有心得,疗效明显。擅于男科显微手术,如精索静脉曲张、输精管吻合等。亦善对遗精、男性更年期综合症、阴部皮肤病变、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等男科杂病的中医诊疗。
助5年未育夫妻顺利怀孕“谭主任,您给我们的婚姻下个了断吧!”谭广兴诊室曾来过一位29岁的海南患者,由于精子质量差,结婚5年未育,家里矛盾频发,夫妻俩一同找到谭广兴,表示如果能看好,就不离婚,如果看不好,就打算离婚。最终谭广兴采用纯中医方法为患者治疗,服用汤剂第5个月,患者妻子怀孕了。
谭广兴专业治疗男科疾病,经患者口口相传,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求诊。他的患者群体覆盖周边省市,包括湖北、广西、海南等较远省份,“粉丝”众多。
谭广兴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医是经验医学,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但学中医一定要走对路,理论与临床并重,一切理论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必须务实踏实,精诚于此。他告诉自己,每个学科都有其发展规律,中医和中国书画一样,都是大器晚成,因此必须遵循中医这个规律,耐住寂寞,孜孜不倦,厚积薄发,用自己的一生来探索,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也算不虚度此生。
奚蕾主任中医师,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副主任。
在肿瘤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肿瘤内科的治疗上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对常见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晚期肿瘤姑息治疗及癌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中医思维分析肿瘤晚期常见症状如疼痛、消化道梗阻、乏力、出血等。中医药减毒增效,让肺癌患者重新享受生活“医生,我不想治了。”10多年前,有位近40岁的肺癌患者吴先生找到奚蕾,言语中透露出对治疗的抵触。此前他在上海做过一个疗程的化疗,反应比较严重,身体吃不消。而且医生告诉他,由于发现时病情已经比较晚,预后不会很好。自身健康、经济负担、孩子的成长……想到种种未知,患者不堪重负。
当时在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奚蕾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实很多接受化疗、放疗及肿瘤手术后的患者,都面临着不良反应重、身体不耐受的情况,部分患者很难坚持治疗。”奚蕾说,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增效减毒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除了口服中药,还可利用针灸、熏蒸、敷贴等外治方法提升疗效。奚蕾针对吴先生的病情,制定个体化口服中药治疗方案,同时利用查房时间和患者聊天,帮助他卸下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了,状态也好了很多,后来正常上班了。吴先生颇为感激地说到,康复期时中医药调理使他精力充沛,工作还升了职,自己开心极了。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吴先生身体一直保持不错,去年他的女儿结婚了,还第一时间邀请奚蕾参加了女儿的婚礼。
盛颖玥副主任中医师,医院消化内科,科主任助理。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内科诊治,主攻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尤擅长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同时掌握内镜下三、四级技术如EMR、ESD、EUS等。
中西医结合就是不一样近期,盛颖玥门诊来了一位患者,她深受胃食管反流病困扰,平时总是反酸、烧心、咽中不适,医院,吃了好多消化系统的药都不见好,症状越来越重,甚至整天觉得胃里面火烧火燎,总是想吐,喉中哽咽着不想进食,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盛颖玥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及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判断其是胃食管反流病,并且属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单用对症药物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需要辅助一些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好在盛颖玥的治疗优势在于能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在观察患者舌苔脉象的基础上,她仔细询问了患者的情绪、月经、经量、颜色、食欲以及睡眠等,考虑患者目前中医辩证属于梅核气,证属肝郁气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药口服疏肝解郁、降气化痰。两周后,患者面带微笑前来门诊复诊,困扰数月的顽症总算得到缓解了,十分感谢盛颖玥。在这些常见的病例里,盛颖玥通过中西医结合给患者提供了更好更优质的综合治疗,解决了很多单一治疗无法获得的满意疗效。毛科明副主任中医师,医院经典科主任。
擅用经方治疗消化病、老年病、失眠、痛经、月经失调、及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状态、肿瘤放化疗术后的体质调理。
“便宜”小经方治愈大顽疾一名四十岁出头的妇女,胃痛已一年多了,西医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不复杂,但遍服各类中、西药物均不见效。毛科明先给她一张古代的调节精神神经心理病的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节情绪、疏缓压力,但效果不明显。他又详细地询问了胃痛时的症状,据患者描述,疼痛剧烈时口中唾液分泌增多、腹部拱起如拳头状大小的块状物。毛科明恍然大悟,想起了《伤寒杂病论》原文:“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腹中受了寒气,表现为腹痛,胃肠蠕动,腹壁出现像头足似的块状物,可用“大建中汤”治疗。病人的描述不正是张仲景当年诊病时的情景重现吗?随即用大建中汤原方:党参,干姜,川椒,生麦芽,3剂。患者服药三剂疼痛明显减轻,惊喜之余,服药不怠,服至三月终于腹痛消失。时隔一年后,她携子找毛科明诊病,说胃痛再没犯过。中药店的药师曾调侃道,这个医生尽开些生姜、花椒之类的佐料。但就是这样既不值钱、药味普通的小经方治愈了她的顽疾,令人称奇。胡晓辉主治中医师,医院骨伤科。
于年起跟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周福贻教授抄方学习,主要从事四肢骨折创伤、脊柱关节病、颈肩腰腿疼痛等疾病等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医正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有位13岁女孩因滑冰不慎摔倒,右肘部着地,由于未佩戴护具,致右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Salter分型属IV级,关节内骨折,骨骺损伤分离明显,极不稳定。因为该骨折复位要求高,医生大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但由于后期骨骺早闭及遗留关节畸形概率较大,手术疤痕难以避免,孩子家长知晓后十分担忧。
胡晓辉查看女孩病情后,通过学习中医正骨经典并在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总结,提出透视下手法复位克氏针及夹板外固定,辅助练功锻炼的建议。该法既能避免切开复位导致的疤痕残留,又能发挥中医正骨手法的优势,达到解剖复位,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与患者家长经过反复沟通和科普后,家长选择采用了胡晓辉的治疗方案。事实证明,女孩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家长十分欣喜。儿童骨骺骨折治疗困难且并发症多,多数骨科医生都会避而远之,胡晓辉作为一名中医骨伤科医生,却选择迎难而上,继承发扬了中医正骨的传统优势,为骨折病人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治疗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