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
[方法]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边环形扩展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用%利多卡因(lidocaine)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后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穿刺时先将穿刺针沿局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弯盘中,以便记量或送检。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针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也可用带三通活栓的穿刺针(附图1)进行胸膜腔穿刺,进入胸膜腔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另外,还可采用带有三通装置的套管针穿刺法进行胸膜腔穿刺。该三通装置分别连接50ml注射器.套管针、带有引流袋的引流管。穿刺前先将注射器与套管针相通,保持负压状态。然后按上法穿刺进入胸膜胸,见液体流后拔出针芯,再速将三通与套管口再连接,注射器吸出送检胸液标本后转动三通开关,使导管针与引流管相通,将引流袋放低,将胸腔积液缓慢放出。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入药物。
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歟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ml,以后每次不超过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做细胞学检查至少需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人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在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
(二)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
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pleurabiopsy)简称胸膜活检。其适应证是不能确定病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尤其是疑为恶性胸腔积液(肿瘤转移.胸膜间皮瘤)者。方法包括经皮胸膜活检、经胸腔镜胸膜活检和开胸胸膜活检三种,其中以经皮胸膜活检为常用,自内科胸腔镜上市后亦为临床常用。以下介绍经皮胸膜活检的方法。
[方法]
1.患者所取体位、局部消毒、麻醉过程同胸腔穿刺术。因该项检查往往是在经胸腔穿刺术抽出部分胸液后进行。
.活检部位经胸部x线片、胸部CT和超声波定位,并在皮肤上用蘸甲紫(龙胆紫)标记。术前可服用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30mg。
3.用改良的Cope针(附图)于穿刺点将套针与穿刺针同时刺入胸壁,抵达胸膜腔后拔出针芯,先抽胸液,然后将套管针后退至胸膜壁层,即刚好未见胸液流出处,固定位置不动。
4.将钝头钩针插入套管并向内推进达到壁层胸膜,调整钩针方向,使其切口朝下,针体与肋骨呈30°角;左手固定套管针,右手旋转钩针后向外拉,即可切取下小块(1~mm)胸膜壁层组织。如此改变钩针切口方向,重复切取~3次。将切取组织放入10%甲醛或95%乙醇中固定送检。
[注意事项]
1.有出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计数60x10*/L,严重衰竭者禁忌。
.术后需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其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出血、继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即使发生,一般均较轻.无需特殊处理,可自愈。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处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