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去世一晃就一个多月了,由于琐事繁多,时间紧凑,一直静不下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今天我就凭着自已的感觉打开记忆的闸门,阐述母亲的前世今生。

母亲名叫周正兰,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新前义乡的小渔村,是外公外婆心头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排行老大,脚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红遍十里八乡的赤脚医生,一个是曾医院cT室主任。母亲从小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帮衬着外婆打理家里的农活,甚至还来到我们洲地割柴,总之吃尽了生活的苦,但同时也铸就了她勤劳的品质,坚毅的性格。后来经人迁线搭桥,于一九六八年腊月嫁给我们徐家,成为大家庭的好儿媳,成为小家庭的顶梁柱。母亲在大家庭中过了八年,其间主要是做农活兼带最小的叔叔,母亲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与我的细爷爷细奶奶关系处理很融洽。后来分家以后,记得家里每年都要搭砖、割柴、烧窑,每年至少一个,这里都有母亲不可或缺的功劳。记得母亲说过年青时做事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把太阳撑起来,不让其落山。平时徐氏家族只要有红白喜事,几乎都是她掌厨帮忙煮饭煮酒,甚至还要为其他要事出谋划策。还有母亲还善于做思想工作,老屋周边几队存在意见分歧的青年男女处对象的被她劝拢了,即将闹离婚的妇女走在回娘家的路上被她劝回了,听说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我有时很纳闷,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说起话来句句在理并击中别人的心坎,我也不知她哪来的那些理论,或许是她自带光芒的心灵吧!再来说说手巧的事,她们那个年代做鞋补衣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但听说母亲纳的鞋底既漂亮又结实,做的鞋既美观又合脚,或许这只是母亲手巧的一个小小的事例,毕竞生活琐事中要用到手巧的地方太多太多。母亲还有一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八九十年代家里主要靠种棉花为生,母亲总是凭着自已的辛勤付出致使家中棉花的产量在本队首屈一指,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母亲为了我们姊妹三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便又开启了养猪娘下猪仔卖钱的生活模式,我记得九二年姐姐出嫁,九三年我上师范,九四年哥哥上大专,连续三年都是用钱高峰,借都无处可借,因为亲戚都不富裕,一般能借到一两百就不错,主要就靠地里的收入和卖猪仔的钱向前艰难度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农家能出两个吃铁饭碗的也属罕见,这些都是凭着父母的勤劳和智慧才跨过这个难关。

后来,我和哥哥都上班了,家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母亲又急于我们的婚姻大事,到处托人物色合适的对象或叫我们放大胆去追,有几年我们都没找到合适的,记得母亲说两个人再找不到媳妇我就不在家过年,这算是给我们兄弟俩下的最后通碟。没过多久,经人介绍哥哥和我都处上了对象,婚后各生了一个儿子,母亲都觉得太幸福了,在农村里人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觉得父母的人生是圆满的。零四年哥哥因为嫂子的原因调去了许岭初中,而我则从王湾初中调回到程营初中,因为母亲说过要留一个儿子在身边。后来发现母亲还是有远见的,因为我在附近能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jb/8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