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常见胸腔疾病不典型表现的急诊处置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表现与误诊医院楼滨城

一、目录

本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动脉夹层(AD)不典型表现,第二部分是误诊分析。

二、不典型表现

(一)文献概述

1、江西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文军年发表的总结年01月至年12月的52篇文献包含了例病历(简称为黄1组)。

2、黄文军在年又发表了年01月到年12月间共40篇、例病历综述(简称黄2组)。

3、医院肖军总结年01月到年12月,例常见胸部疾病不典型表现(简称肖组)。

(二)文献数据统计

1、黄1组与肖组比较:(见幻灯5)

(1)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黄1组有例,占52.48%,肖组是82例,53.2%,两组数据非常近似;

(2)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黄1组有77例,占23%,肖组是37例,占24.3%;

(3)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黄1组为16例,占4.48%,肖组是8例,占5.19%;

(4)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黄1组是15例,占4.48%,肖组是14例,占9.09%;

(5)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黄1组为15例占4.48%,肖组是5例占3.23%;

(6)其他:黄1组为8例占2.38%,肖组无;

(7)不明的:黄1组为27例占8%。

2、黄1组和肖组心血管疾病构成比较:(见幻灯6、7)

(1)冠心病:黄1组有例占42.9%,肖组是58例占70.73%;

(2)风心病:黄1组有13例占3.6%;

(3)其他心脏病黄1组有6例占1.8%;

(4)大动脉炎:黄1组有5例占1.5%;

(5)下肢动脉栓塞:黄1组有3例占0.9%;

(6)心包炎:黄1组有3例占0.9%,肖组有1例占1.22%;

(7)病窦综合征:黄1组有2例占0.6%;

(8)冠状动脉窦破裂:黄1组有1例占0.3%;

(9)高血压:肖组有11例占13.41%;

(10)瓣膜病:肖组有7例占5.36%;

(11)心律失常:肖组有4例占4.87%;

(12)心力衰竭:肖组有1例占1.22%。

3、黄1组与黄2组比较:(见幻灯8)

(1)心血管:黄1组例占42.8%,黄2组例占44.38%;

(2)急腹症:黄1组51例,黄2组51例;

(3)中枢神经系统:黄1组15例,黄2组15例;

(4)尿路结石:黄1组14例,黄2组14例;

(5)风心病:黄1组13例,黄2组13例。

两组文献数据一个合计例,一个例,这可能是作者计算有误差。

4、黄1组和黄2组前各系统疾病构成比较:(见幻灯9)

(1)冠心病:黄1组:例;黄2组例;

心绞痛:黄1组83例;黄2组78例;

心肌梗死:黄1组61例;黄2组是64例。

(2)急腹症:黄1组是57例;黄2组51例;

胰腺炎:黄1组是33例;黄1组是30例;

胆囊炎:黄1组是17例;黄1组是15例;

肠梗阻:黄1组是7例;黄1组是6例。

(3)中枢神经:各15例;

脑卒中:黄1组是11例;黄1组是12例;

脊髓炎:黄1组是4例;黄1组是3例。

三、误诊分析

(一)冠心病

第一类误诊的疾病是冠心病,最易误诊——冠心病;后果最严重——心肌梗死。

1、解剖结构:由于AD多发生于胸主动脉后背侧,夹层管壁可压迫右冠状动脉,或撕裂的内膜瓣覆盖冠脉开口,可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临床上可酷似急性心肌梗塞,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的原因主要是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胸主动脉后背侧,夹层管壁可压迫右冠状动脉,或撕裂的内膜瓣覆盖冠脉开口,所以就很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这个图形就是显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的开口的地方(见幻灯12)

2、病例:苏州大学附属二院7年内收治的74例AD,误诊9例;其中误诊心肌梗塞3例,心绞痛1例。

例一:因胸痛,做心电图示Ⅱ、Ⅲ、aVF导ST段抬高,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开口呈鸟嘴样,未见明显狭窄;主动脉造影:撕裂的内膜片覆盖右冠脉开口而确诊。

这个病历说明了为什么容易误诊,因为撕裂的内膜片覆盖了右冠脉开口。

例二:活动后出现压榨样胸痛,并向左上肢放射;心电图:房性早搏,Ⅱ、Ⅲ、avF导联有异常Q波;按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无效,胸痛进行性加剧;进一步查体发现两上肢血压不等,左下肢血压为O,左股动脉搏动消失;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扩大,直径64mm,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增大;胸部CT平扫及增强:升主动脉夹层延伸至降主动脉。确诊:主动脉夹层。

3、主动脉夹层误诊为心肌梗塞的原因:

(1)两病共性:都是老年人,都有胸痛,心梗是最常见的胸疼疾病。

(2)有心电图缺血或梗死的改变。

(3)有酶学升高。

鉴别:(1)无心梗动态变化。

(2)忽视主动脉夹层的体征、胸片的变化,这个就是容易误诊的原因。

4、主动脉夹层合并心肌梗塞:

医院报告AD误诊心肌梗塞9例,AD合并心肌梗塞3例。

例一:女,60岁。高血压10多年,不规则服药。因上腹部压榨样痛伴大量出汗3d入院。主动脉瓣区有Ⅲ级收缩期杂音;ECG:Ⅱ、Ⅲ、AVF、V7~V9呈QR型,ST段弓背抬高0.2~0.3mV,T波倒置,心肌酶显著升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给予抗凝、扩冠,2d后;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增宽(直径40mm),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管壁分离呈双层,左心室下壁节段运动异常。立即停用抗凝剂,1d后突然死亡。考虑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例二:男,68岁,因头晕、晕厥半天入院。高血压8年;查体:BP/70mmHg,心界向左扩大,心率52次/min,主动脉Ⅱ区可及Ⅲ级收缩期杂音。ECG:下壁、后壁心梗,心肌酶显著升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扩冠,1d后突然休克,急查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夹层形成并累及无名动脉,1d后死亡。

(二)急腹症

1、AD容易误诊为急腹症的原因:

(1)急性上腹痛应包括胸腔疾病,如AMI,AD等。

由于胸部的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神经共同交汇于T10-C2的后角,T10的体表感觉平面是脐水平。患者说感觉到腹疼,但是现在一般教科书上写譬如上腹疼要排除心肌梗塞,很少有写要排除主动脉夹层,有的教科书上写了,有的书上没写,这点大家要注意。

(2)误诊原因是根据片面的信息,轻率的作出诊断的结果。

要诊断根据非常确凿,再进行确诊,这样就能降低误诊几率。

2、病例:

例一:胰腺炎,男,40岁。初诉:因间断上腹痛50d入院。50d前因进食脂肪餐后出现持续撕裂样左上腹痛。

初查:医院查血淀粉酶U/L(Somogyi法,正常值40~U/L),尿淀粉酶U/L。初诊:急性胰腺炎。初治:杜冷丁及制酸治疗即缓解。

二诉:20d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二查:血淀粉酶U/L,尿淀粉酶U/L,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体:腹平软,无固定压痛,肠鸣音正常。拟诊急性胰腺炎。对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但15d内多次复查血淀粉酶值(35~U/L),血脂肪酶(~U/L)、谷丙转氨酶(~U/L)、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波动不定,与病情缓解不符。腹部CT:胰腺未见异常,主动脉夹层形成,累及降主动脉至左侧髂外动脉。诊断:主动脉夹层形成,累及降主动脉至左髂外动脉。治疗:急转血管外科治疗。

病例分析:初诊血淀粉酶U/L,而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应该超过正常值的三倍;初治:杜冷丁及制酸治疗即缓解,这是假象;20天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二查:血淀粉酶U/L,也不够U/L,尿淀粉酶U/L,另外谷丙转氨酶它这么高,也不能用急性胰腺炎解释。为什么谷丙转氨酶会这么高呢,因为主动脉夹层波及到肝动脉,触及到肝动脉了要引起这个现象。腹部CT:胰腺未见异常,主动脉夹层形成,累及降主动脉至左侧髂外动脉。

二诊时主动脉夹层形成,累及降主动脉至左髂外动脉。二治时急转血管外科治疗。解释一下为何能治疗缓解?是因为主动脉夹层有四个痛,突然痛、前后痛、转移痛、发病时最痛这个特点。前后痛指又胸痛又背痛,有前后痛,如果又腹痛又腰痛那也是很严重的疾病;转移痛是胸痛又腹痛,是因为夹层已经分离出来;发病时最痛,发病完了以后慢慢好了,所以好多治疗缓解,其实不是治疗缓解,是自然缓解,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个特点往往造成患者来的时候因主动脉夹层会很痛,后来缓解,然后这个病就放住了,再然后回家突然死了,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以下的病历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说缓解不是治疗缓解,而是自然病程,因为主动脉夹层一个破口了以后,但到后来第二个破口,但又回到主动脉,这个假腔里面的血就回到主动脉,这个痛是可以缓解的,这是主要原因。

本例因淀粉酶升高而诊断急性胰腺炎,但诊断依据不够确凿。血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方可诊断胰腺炎,本例初始淀粉酶仅U/L,不够诊断标准,第二次血淀粉酶虽然是U/L,但谷丙转氨酶(~U/L),不能用急性胰腺炎解释,而且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波动不定,与病情缓解不符,故不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误诊的原因主要是根据片面的信息做出诊断,而不是用确凿的证据做出的。底下都是这样的,片面的信息做出诊断,而不是用确凿的证据做出的。

例二:(医院)男,35岁,腹腔脏器穿孔。初诉:因上腹疼痛3小时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1次/分。这是腹膜炎的体征。初查:腹部立位X线检查:肠管稍扩张,无膈下游离气体。初诊:急性腹膜炎(空腔脏器穿孔可能)。初治:当日做剖腹探查。术中腹腔内无明显渗出液、消化液及脓液,胃扩张明显,未见脏器穿孔。

二诉:术后仍腹痛不止。二查:为查明病因,准备行CT检查,但第二天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显示主动脉升弓部夹层(StanfordA型)破裂出血致急性心包填塞死亡。

例三:女54岁,胆囊炎,初诉:1小时前突感右上腹及脐周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2次。突然性部位右上腹,脐周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出现前面痛加后面痛特征。初查;B超示胆囊壁毛糙(轻度)。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诊断胆囊炎,这个就是依靠片面的信息诊断的结果,胆囊壁毛糙就诊断为胆囊炎,这是不可取的。

初治: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腹痛曾一度缓解,缓解的道理不是真缓解,而是发病时最痛,到后来不痛了,这是自然病程缓解造成的。

二诉:5小时后绞痛加重,伴呕吐、腹泻4次。查血压/65mmHg。二查:腹部血管彩超检查示:脐上3cm处腹主动脉左前壁探及条带状强回声漂浮及真假两腔。探及条带状强回声漂浮这是撕裂的内膜瓣,真假两腔假腔内探及紊乱反向血流。二诊:腹主动脉夹层。二治:医院行磁共振检查,证实诊断。对症治疗2个月后好转出院。

分析:这个病医院,医院做出这样的诊断也不简单了,他根据B超能够怀疑到是AD,然后医院做磁共振检查,这很不容易。

例四:男59岁阑尾炎,初诉:突发腹痛,恶心、呕吐1天来诊。高血压21年,冠心病8年。查体BP/95mmHg,血压升高,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可疑(这个根据外科以阑尾炎不能除外,不能算很错,但人家是给予留观,抗炎治疗)。

二诉:次日化验:肌酐.6mmol/L,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二查:急行腹部B超、CT检查,结果示腹主动脉夹层。二诊:腹主动脉夹层;二治: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医院报告的,这个后来我们知道:腹疼加上急性肾功能衰竭,两个不相关的病变同时出现就要考虑血管病变,要考虑主动脉夹层。

例五:男61岁,胃炎,初诉:1周前晨起后突发胸痛、腹痛,为胸骨下段及剑突下隐痛,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出汗,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初查:医院查肌钙蛋白I阴性,血尿淀粉酶正常,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慢性食管炎,考虑为胃炎,这个就根据片面的信息做些诊断,初诊:胃炎;初治: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你看这个症状也好转。

二诉:就诊当日早7:00再次突发胸痛、腹痛,伴腰背部隐痛,这个腹痛又加上腰背部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到我院急诊;二查:血压,右上肢/80mmHg,左上肢/70mmHg。腹部CT平扫:腹主动脉密度不均。增强CT检查: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主动脉造影:主动脉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远处。二诊: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二治:经皮植入主动脉内膜支架成功,封堵主动脉内膜破口,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患者无胸痛、腹痛、腰背痛等症状。医院报告的。

例六:男46岁肠炎,初诉:突发腹痛、腹泻1天、伴恶心、呕吐。初查:便常规示白细胞5~8,红细胞2~5;初诊: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初治:急诊留观,补液治疗;

二诉:突发呼吸心跳停止;二查:尸检证实为主动脉夹层,从主动脉起始部至腹主动脉分支处,全程未见破裂,死亡原因推测为心源性猝死。医院报道的。

例七:男71岁,胆道感染,初诉:突发右上腹痛4h,伴恶心、呕吐。高血压40年。BP/mmHg,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叩痛明显;在这里考虑腹痛待查:急性胆道感染,

二查:入院后查腹部B超怀疑主动脉夹层,进一步行MRI检查示胸、腹主动脉夹层。二诊:胸、腹主动脉夹层;二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因手术风险较大,家属拒绝手术而行保守治疗,随访至今,病人健在,医院报告的。

3、分析:

(1)男6例女1例,说明男性发病率高;年龄35一例,46一例,50-71一例,说明老年人的疾病。

(2)3-7例都是突发性;突发性有高度怀疑,不是的也不能除外。

4、腹痛与病变部位

序号

症状

胸部

腹部

1

上腹痛50d

Ⅲ,降髂

2

上腹痛3h

A型

3

突感右上腹痛及脐周痛1小时,向右肩背放射

腹AD

4

突然腹痛1天,右下腹压痛

腹AD

5

突胸、腹痛,胸骨下段及剑下痛

Ⅲ型

6

突然腹痛,腹泻;猝死

A型

7

突然右上腹痛4h,

胸腹

腹痛与病变部位说明腹痛是胸腔疾病,第一例上腹痛,病变Ⅲ型,降主动脉到髂动脉;第二例上腹痛是A型,病变也在胸部;第三例、第四例腹痛是腹主动脉夹层;第五例突然胸、腹痛;第六例突然腹痛、腹泻,猝死;第七例突然右上腹痛。病变部位就2例在腹部,5例都在胸部,这点提示大家要看见,胸腔疾病症状也包括腹痛,这一点要明确。

5、7例误诊原因:

有淀粉酶增高误诊为胰腺炎;腹膜刺激征误诊为腹膜炎;胆囊壁毛糙先诊断为胆囊炎;右下腹痛考虑阑尾炎;胃镜显示轻度,胃炎考虑胃炎;腹痛、腹泻考虑肠炎;右上腹痛,巩膜黄染考虑胆道感染。这些应该说是医生的初步考虑,但是不能根据这个片面的信息来做些诊断,要符合诊断疾病的规律;证据一定要确凿。肠炎、阑尾炎不是特异性诊断,要排除其他疾病以后才能诊断;腹痛、腹泻就诊断为肠炎、阑尾炎不对,一定要排除别的病之后才能诊断。如果是一个腹痛、腹泻的老年人来就诊,就要先做心电图。B超提示胆石症胆囊壁毛糙,马上就诊断胆囊炎了,这个显然不合适,因为正常人也可能有。一定要仔细分析腹痛的原因,根据腹痛的特点来做诊断,不能根据做B超的结果做出诊断;也不能根据腹平片有液平就诊断为肠梗阻,这种诊断极可能还有别的病,腹膜炎、胰腺炎都可以有液平。

6、一、二查:

第一例一查生化,二查生化+CT确诊;第二例一查X线,剖腹或者尸检确诊;第三例一查B超:胆囊毛躁,二查B超有血管证据,医院的,医院做磁共振复查确诊;第四例二查B超跟CT;第五例先是胃镜,考虑胃炎,后来CT和主动脉造影;第六例先做血常规,突然死亡,后尸检确诊;第七例B超跟MRI。腹部确诊就是B超、CT和磁共振。

7、超声作用:

《罗森急诊医学》这本书是全国急诊医学会著,全国40多个急诊科参与翻译的,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其对腹痛使用超声检查的描述如下:

床旁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是极好的辅助检查,能缩短致命性腹盆腔病变的诊断时间。使用指征如下:

(1)确定子宫内妊娠,可把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有效降低1/2万以下。

(2)测量腹主动脉横径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腹主动脉瘤

(3)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提示出血,积脓或肠瘘情况

8、CT:

《罗森急诊医学》对腹痛病人使用CT检查描述如下:

(1)有些诊断是依据CT检查的意外发现而做出的。

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有些诊断是依据CT检查的意外发现而做出的,事先没有考虑到。

(2)老年腹痛患者的评估更加困难,CT很大程度上改变对患者的处理与治疗方法。

医院就根据这一论述,对一位诊断不明的病人做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医院后,治愈。

(三)泌尿系疾患

病例:

例一:男63岁,肾绞痛因突发上腹部烧灼不适伴大汗淋漓、头晕1小时入院。继而烦躁,腰背部持续胀困不适,以左侧显著,无尿。腹部超声复查:左侧肾盂少量积水,再测血压:左上肢0/0;右上肢80/50。

复查胸片:纵隔增宽,2小时40分钟后猝死。讨论:主动脉夹层。

例二:女38岁,腰痛便血,因突发腰痛8小时,伴上腹不适、胸闷、呕血、便血入院。为什么是便血,主要是肠系膜动脉夹层,引起肠黏膜坏死。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夹层;入院2小时后猝死。

例三:男41岁,腰痛伴肾功损伤,因持续性腰部酸痛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当地查血肌酐umol/L血尿素氮6.17mol/L;入院查血肌酐umol/L、血尿素氮6.17mo1/L;血压下降心脏骤停;病理:stanfordA型,心包积血1ml。

(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病例:

例一:男性56岁,因突发腰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2小时入院。腰椎CT检查:L5~S1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血管B超检查:右侧髂动脉、股总动脉、股深浅动脉及腘动脉显示流速减低。初步诊断:(1)右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原因待查;(2)腰椎间盘突出。经治第二天未见缓解,胸腹CT检查: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立即转心胸外科行主动脉弓置换术。

例二:女74岁,双下肢瘫痪,1小时前无诱因双下肢无力,逐渐瘫痪。高血压10余年。查体:血压:(双上肢)/70,(双下肢)0;胸椎12以下痛温触等浅感觉和深感觉消失,肌张力降低,双下肢肌力0级,疑脊髓出血、主动脉夹层,行磁共振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这是甘肃医院分析,双下肢病变:麻木、疼痛、无力,除作神经、骨科检查外,要查血管搏动。

(五)呼吸系统疾患

病例:女,24岁,误诊肺炎,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刺激性干咳,平卧时加重,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双下肺感染并胸腔积液,因按肺炎治疗,效果欠佳而转入我院。

查体:血压:左上肢/96、右上肢/80;胸片:双下肺感染并胸腔积液,降主动脉增宽;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确诊:A型主动脉夹层。

诊疗:经治好转。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庆YMU教育_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

重庆YMU教育_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后辅导

重庆YMU教育_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zd/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