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课堂千古名方小柴胡解析

二零二零年十月第九期

方中出名者就像人中豪杰,千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

比如,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最出彩的汤方,也是家喻户晓的名方,数万首汤方里,小柴胡汤排的进前十。所以它可不是一般的名方,它是大大的名方。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柴胡这味药,内外兼修,在内可以疏散郁结的闷气,在外可以发汗解表,让皮肤毛孔不被风寒所束缚。半夏降胃气,黄芩清肺火,人参补元气,生姜,大枣,炙甘草顾护脾胃。寥寥七味药,就像写文章一样,妙笔生花,包罗万象。

因为打击面太广,口碑太好,小柴胡汤也被制成了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有卖。

它的组成我们来一一看下

柴胡透邪,疏泄气机郁滞。这也就是出个大招把敌人赶走。黄芩苦寒清热。战场总归是要打扫的,战火还得熄灭。柴胡加黄芩基本上就是平息战争的主力军。姜半夏降逆止呕。战争结束了,百姓还颠沛流离的,也要招呼他们别去外面寻找安宁世界了。党参、甘草、生姜、大枣扶助正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及时补充兵员,才能保得疆土。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共在18条原文中出现,包括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及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五篇中,其中第98条是提示忌用小柴胡汤,此外“柴胡证”和“柴胡汤证”有3条出现在原文中。

小柴胡汤在《金匮要略》中出现4次,呕吐哕下利病篇中治疗呕吐、妇人杂病篇中治疗热入血室与伤寒同,另2处均出现在妇人产后病篇中,此外在疟病篇附方中有其加减方——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

(一)《伤寒论·辨太阳病篇脉证并治》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提要:太阳病十日后三种转归:表已解、传入少阳、邪仍在表。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提要:小柴胡汤主症及7个或然症。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提要:外邪直中少阳。

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提要:太阳太阴合病,误下变证,忌用柴胡汤。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提要:三阳证见,治从少阳。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少阳太阴合病,先温后和。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提要:小柴胡汤的使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8.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提要:少阳阳明合病。

9.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提要:少阳阳明合病,里实而正虚,不用大柴胡重下,柴胡加芒硝润燥。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的血分证。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提要:半表半里证的阳微结。

12.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提要:小柴胡证误下后的转归与治法。

(二)《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提要:少阳阳明合病,少阳为重,里实未甚。

2.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提要:小柴胡汤和胃气以调畅三焦。

3.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提要:三阳合病治从小柴胡汤。

(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提要:少阳病由太阳病转入。

(四)《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厥阴病衰,转出少阳。

(五)《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提要:瘥后劳复随证治之。

(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2.《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着,此汤主之。

小柴胡颗粒究竟能治多少种病?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以下10种,其实还不止。

1、感冒《伤寒论》里说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外邪侵犯人体往往会由表及里,半表半里就是说邪气即将入里,但是由于正气的阻挡,还没有全部入里,正处于正邪相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的感觉呢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当正气相对强大的时候,会把邪气赶到外面去一点,你就会感觉到热;当正气相对不足,打不过病邪,战斗了一会儿就收兵回营,邪气又卷土重来,你就会感觉到冷。好像古时候两个国家交战,谁都没有能力将对方一口吞并,就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小柴胡是和解剂,什么叫和解?两个人在打架,第三个人站出来帮着调和调和,把战火平息下去。2、胸胀胸胁这个部位胀胀的,像塞了个气球一样,其实就是肝气堵在了这里,因为胸部是肝经所过,这个时候调节一下肝的疏泄能力,大方向是不错的,也可以用到小柴胡颗粒。3、食欲不振看到食物没有欢喜感,吃饭的时候没有一点激情,张仲景描述的更形象,他管这个叫“默默不欲饮食”,默默是一种情绪,一种低落的情绪,不欲饮食是没有食欲,就是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这是肝木横逆克脾土了,肝和脾是一对难兄难弟,肝把坏情绪传给了脾,脾不开心了,就不好好工作了。小柴胡它不是消食化积的,它是让你心情喜悦的方子,心情一好,胃口的大门就打开了。4、慢性咽炎肝气在身体里郁结的久了就会化火,中医讲,火性炎上,这个火要往上走,往上走最后堵结在最狭窄的脖子那里,就是咽喉炎。所以咽炎反反复复,老是好不过来,不能单纯的看作是上火,一定有肝郁的成分在里面,如果只去火而不疏肝气,火气没了但淤堵还在,过不了多久它又烧起来了,小柴胡不仅能把热毒降下来,还可以把这团气理顺。5、反流性胃炎小柴胡治反流性胃炎,那是一绝。《伤寒论》原文说,心烦喜呕。心烦得什么事都不想干,喜呕,一个是食物已经呕吐出来,一个是酸水逆流到食道跟咽部。这是胃气不降。胃以降为贵,胃气降不下去,吃进去的食物都堵在胸中,没法掉到肠胃,一旦着急生气,就往上泛。小柴胡里有半夏降胃气,生姜、大枣、炙甘草养脾胃,所以胃炎不要忘了小柴胡的作用。6、上吐下泻,拉肚子脾主升,胃主降,胃气降不下去,脾气就升不起来,脾胃失和,脾跟胃在打架,气机全部乱作一团,能不上吐下泻吗?这个时候也要想到小柴胡颗粒的和解作用。7、偏头疼头部两侧是肝经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头两侧疼或者偏侧疼是肝胆经问题,这种头痛非常容易受情绪影响,比如,紧张、激动、生气,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发作或者加剧。小柴胡吃了就能缓解。8、解酒你看好多人喝完酒以后眼白那里会布满红血丝,中医讲,肺属白,身体里色白的部分属于肺,归肺管。肺火旺,眼白就变红变赤,小柴胡颗粒入肝经,尽可能的把肝功能修复一下,再用黄芩把肺火降一降。9、口苦口中时时泛苦,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有苦味,是因为胆失调,胆汁为苦,胆经一旦有郁火,火往上走,把胆汁带到口腔就表现为口苦。而肝胆又互为表里,所以,口苦,小柴胡颗粒也能帮到你。10、咳嗽咳嗽不是肺的问题吗?怎么小柴胡还能治咳嗽?在中医五行里,肝属木,肺属金,金是克木的,但如果肝火烧的太旺了,就会“反侮”肺金,也就是说,肝木独大,反过来把肺金给欺负了,所以如果一个人老爱生气,咳嗽好起来就很慢。小柴胡把肝气理顺了,不仅胸胀好了,头痛好了,口苦好了,就连咳嗽也好了。

现将本人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2.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克,大枣10枚(擘)。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莲15克,鱼腥草30克,效果更好。

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见于《世医得效方》,由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与小柴胡汤合用,增强了护卫御风的能力,对有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且常患感冒者,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即柴胡四物汤

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成,取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原方主治月经期感冒,特别是虚劳日久、时发寒热女性之月经期感冒,又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证。经期服用可除寒热,亦不会留滞经血,影响月经运行。

5.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

止痒三味为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某些“发作有时”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风疹及过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快速止痒的作用。

6.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为健脾除湿之主方,取茯苓12克,白术6克,桂枝9克,生、炙甘草各6克。两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凡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及妇女白带较多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方治疗。白带多者,要加入生苡仁、黄柏、败酱草等,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7.小柴胡汤加二仙汤

二仙汤组成为知母10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仙灵脾)10克,主治女子围绝经期综合征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证。两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热、调节营卫、解郁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女子在围绝经期患月经先期,时时眩晕,经期伴有低热者。

8.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俗名“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组成。原方主治阳明经疟疾,后世医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热往来等症。用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入玉米须、白茅根,效果更好。

9.小柴胡汤加四消饮

四消饮为民间验方,由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5克组成,加入小柴胡汤中,增强了消食化痰的作用。是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夹食夹痰证之良方。中岳名医耿彝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痰饮多由伤食而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儿伤风夹食夹痰证,即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多获良效。

10.小柴胡汤加桂枝汤

即《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桂枝汤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外,还用于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

11.小柴胡汤加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10克组成,主治气短不足以息之大气下陷证,常见于大病之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尤以肺脾之气虚候为主者。与小柴胡汤配伍,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具有升清降浊、恢复元气、理顺气机之功效。

12.小柴胡汤加二神丸

二神丸,即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出自《普济本事方》,主治脾肾虚寒之食后腹泻或五更泻,临床上常常用于慢性腹泻,中焦又有肝胆郁滞证,如表现为胁肋胀满,纳呆欲呕,腹痛隐隐等,必见舌苔滑腻,脉象弦细。

13.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擘)、饴糖30克组成,主治虚劳腹痛。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用,适于肝胃不和、虚劳里急、腹部隐隐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气滞、寒凝者。有血亏之象者,可加入阿胶粉冲服。

14.小柴胡汤加良附丸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份)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脘痛,气滞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对于肝郁气滞、寒凝胃腑之肝胃不和,表现为脘腹疼痛,胁肋胀满,喜温喜按,或痛经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

15.小柴胡汤加三金汤

三金汤即郁金10克,金钱草10~30克,川楝子(金铃子)10克。三金汤为中医临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入小柴胡汤中,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者,不宜用此组合方。

16.小柴胡汤加丹参饮

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主治心腹诸痛,即临床上常见的心胃并痛者(或叫作胃心综合征)。两方合用,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之效,常用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者,表现为胸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满。

17.小柴胡汤加消瘰丸

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由玄参、贝母、生牡蛎等量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毒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阳经,故取小柴胡汤合消瘰丸,消散少阳之热结,软化少阳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结作用更为突出。

18.小柴胡汤加三白散

三白散即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搜络风、通络脉、止痉挛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具有搜风通络、和解营卫、防止病邪深入的作用,用于面神经麻痹初期,面肌痉挛或拘急,或如蚁行,时发时止,或时重时轻。

19.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又叫作“柴归汤”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克、芍药15克、茯苓6克、白术6克、泽泻18克、川芎18克组成,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围绝经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面色黄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用于女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可以说是女性围绝经期的保健方药。

20.小柴胡汤加黄连温胆汤,又叫柴胡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黄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姜6克,枳实9克)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除烦安神之效。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可以使肝胆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宁。用于肝胆不舒、湿热内扰之证,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随证加减,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编辑:王旭

审核:崔金峰

如果您感觉文章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xqjy/6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