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的西安,没有因为按下“暂停键”而销声匿迹;防疫、抗疫、战疫的脚步迈得铿锵有力。疫情当下,守住一片净土就是最大的贡献。医院心脏外科在防疫抗疫的角色上不曾缺席,除完成日常工作外,急诊手术、新技术新业务等工作也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
年12月31日早晨9点,心脏外科大门缓缓的打开了,“闭关修炼”一个月的老郑背着双肩包,迈着矫健的步伐从里面走了出来。一缕冬日暖阳照在老郑脸上,显得格外爽朗。陕西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患者老郑今天出院,回归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日常生活。
老郑的就诊经历是很艰辛的,从发病到救治成功医院,最终,老郑在医院迎来了他的“第二次生命”。曾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急诊抢救心肺复苏后,在ECMO辅助下,植入6枚冠脉支架,大面积心肌梗塞导致心功能衰竭,心肌收缩力严重减低(EF:20%左右)。由于ECMO撤机困难,加上肺部感染,在重症ICU住了2月余。出院后,症状时好时坏,靠微量泵注射多巴胺和定期引流胸腔积液维持生活。10月份老郑病情再次恶化,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医院。
医院副院长张金洲教授接诊后详细了解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陈旧性心肌梗塞、全心扩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大量返流、三尖瓣中-大量返流、主动脉瓣少量返流,左室射血分数:26%。张金洲主任与老郑及家属沟通:药物治疗作用不大,终末期心衰5年死亡率高达30-70%,在心脏移植等待供体困难的情况下,植入式左心辅助系统是最佳方案。
医院领导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开展多学科讨论,制定了周密手术方案,植入患者体内的心室辅助装置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合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年11月28日早上8点半,心外科为老郑实施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二尖瓣成型+三尖瓣成型”手术,手术过程顺利,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拔出气管插管,第3天老郑便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下地活动了。时隔一月,现在的老郑面色红润、状态良好,康复训练和机器使用完全能够独立完成。植入性心脏辅助装置,不仅是心脏移植的附属手段,更是晚期心衰病人的福音。中国心脏衰竭外科治疗:“人工心脏”时代已经来临!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参与,所以铭记!因为付出,所以刻骨铭心!时下,疫情阻挡了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却阻挡不住我们相向而行的努力!未来,“人工心脏”将让更多的心衰病人都有善治。
文字|白丽君
排版|刘璐
编审|王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