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开学第一周已经快结束了。本周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常见的几个疾病,课上我们发现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体征——语音震颤大家掌握的不是很好。今天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语音震颤的相关内容。下面,我们就先来两道试题开开胃吧。
1下列哪种疾病语音震颤增强:
A、肺气肿B、肺实变C、胸腔积液D、阻塞性肺不张
E、胸壁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
A、肺炎B、气胸
C、肺脓肿D、肺梗死E、肺结核空洞
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啊?哈哈哈,那么大家知道答案了吗?如果有的小伙伴还是没有把握,没有关系,接下来水果老师详细介绍一下语音震颤。
概念
语音震颤,简称语颤,是被检查者发出声音后,产生的声波从喉部,沿着气管、支气管到达肺泡,最后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又称触觉震颤。它是胸部触诊的重要内容。(见图1)
语音震颤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进入主题之前,咱们先来看看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
声音传播
现象一:关门和关窗可以使外界进入房间的声音变小。
原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去,无法继续往下传播。
现象二:同一个地方发出声音,距离声源近的地方声音比较大,离声源远的地方声音比较小。
原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多,声波越弱。
现象三:人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一下有没有车声,从而来判断火车是否快来了。
原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固体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现象四:击鼓的声音常常很大。
原因:声波在空腔里面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和原来的声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共鸣增加了音响强度。
以上4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语音震颤的改变。
语颤变化
1.声带→气管→支气管→肺泡→脏胸膜→胸膜腔→壁胸膜→胸壁(详见图1)这条传导通路是否存在阻塞。参考现象一,如果有,语音震颤减弱。例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结核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引起气道阻塞,甚至造成阻塞性肺不张。
2.传导通路的距离是否变长。参考现象二,距离变大语音震颤减弱。距离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发生在脏胸膜→胸膜腔→壁胸膜这一环节。例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比较少见的是胸壁变化,例如皮下气肿或水肿等。
3.传导通路中介质的变化。参考现象三,声波在气体中的传导最慢,所以肺泡含气量变多,语音震颤减弱。例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相反的,如果肺泡内气体含量减少,则语音震颤增强。例如①肺实变:常见于肺炎(见图2-1,图2-2)、肺栓塞。②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压迫肺,使肺组织致密性增高,造成压迫性肺不张,见图3。
4.肺内存在空洞,产生声波共鸣,参考现象四。有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例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时,语音震颤增强。
总结最后,大家应该知道开始时的那两道试题正确答案了吧。两道题都选B哦。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再见。
文字:菠萝蜜
校对:青芒、柠檬、冰糖橙
部分绘图:小蜻蜓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