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一线免疫治疗经验分享生存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

肺癌,这一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迎来了治疗方式的重大变革。免疫联合化疗已逐渐成为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斯鲁利单抗作为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创新PD-单抗,凭借ASTRUM-研究的卓越疗效数据,于年0月获批准用于晚期肺鳞癌的一线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亚裔人群组的详细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也在年2月~3日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上备受瞩目。基于此,我们特发起“晚期肺鳞癌一线免疫治疗病例征集”项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际用药参考,并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位63岁晚期中央型肺鳞癌(T4N3MⅣ期)患者的诊疗故事。经过6周期的免疫联合化疗及后续的免疫单药维持治疗,该患者取得了长达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且至今仍持续缓解中。这一真实案例,充分展现了斯鲁利单抗对我国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显著治疗优势。

患者信息

一般情况:男性,63岁。主诉:体检发现肺部阴影,持续20天。首诊日期:年月30日。现病史:患者于20天前体检时,胸部CT扫描显示:左肺下叶存在占位性病变,疑似中央型肺癌,同时伴有左下肺多发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此外,还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增厚;以及血吸虫肝硬化。为进一步确诊和治疗,患者来到我院,门诊初步诊断为“左下肺癌”并收入院治疗。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状态和食欲一般,睡眠和二便正常,体力状况良好,体重保持稳定。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也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和过敏史,预防接种情况不详。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记录。

体格检查:未发现特殊体征。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肿瘤标志物有所升高,具体数值为:癌胚抗原26ng/ml,鳞状细胞癌抗原9ng/ml,肿瘤糖类抗原μ/ml,细胞角蛋白9片段44ng/ml,以及NSE00ng/ml。

年2月日进行的CT检查揭示,患者左肺门区域明显增大,并出现一个不规则的高密度肿块影,其大小约为3mm×mm。该肿块边缘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液性坏死,且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强化。此外,下叶支气管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左肺下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纵隔窗显示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进一步狭窄或闭塞。同时,左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左侧胸腔内存在少量弧形液体密度影。另外,双侧胸膜出现增厚,肝脏边缘呈波浪状,肝内可见蜘蛛网样高密度影。

年月3日的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有新生物生长。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左肺下叶患有非小细胞癌,且倾向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此外,年月7日的骨扫描显示,患者右侧第6前肋和左侧股骨上段出现核素点状浓聚,提示这些部位代谢增强。

影像学检查结果图

年2月7日的CT检查显示,患者左侧股骨颈及股骨近端出现肿瘤病变,结合其病史,疑似为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同时,右侧髋臼部位也观察到异常信号,这可能提示骨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存在,但需进一步排除不典型转移灶的可能性。建议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访复查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结果图

在年2月7日的CT扫描中,我们发现患者左侧股骨颈及股骨近端显示出明显的肿瘤迹象,这结合其既往病史,强烈提示为骨转移引发的疼痛。此外,右侧髋臼区域也观察到了异常信号,这可能预示着骨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存在,但同样需要进一步排除不典型转移灶的可能性。我们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随访复查计划,以明确疾病的诊断。

诊断结果

患者被确诊为中央型肺鳞癌,该病症已伴随左下肺多处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并且存在远处骨转移,属于T4N3MⅣ期。同时,患者还患有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阻塞性肺炎以及胆囊结石。

一线治疗方案

采用免疫联合化疗,随后进行免疫单药维持治疗,并结合保护骨质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斯鲁利单抗毫克,在第一天使用,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毫克和奈达铂50毫克,共同治疗6个周期。之后,仅使用斯鲁利单抗毫克进行单药维持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远处骨转移,给予地舒单抗注射液进行为期6周期的骨质保护治疗。

疗效评估

经过3周期和9周期的治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然而,在2周期时,评效显示疾病稳定。

胸部CT对比

年3月7日与年8月5日的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靶病灶的评估如下:

影像学检查结果图

在实验室检查中,我们发现细胞角蛋白9片段、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NSE的水平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证明了治疗的有效性。同时,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以及电解质等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未见异常情况。

肿瘤指标变化趋势

安全性评估显示,患者未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内分泌、肝功能、肺部疾病或血液系统等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然而,在年月7日,患者自诉嗅觉有所减退,这可能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关。

随访情况

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年月7日,此时总体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且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超过5个月。

病例小结

该患者是一位63岁的老年男性,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20天”而入院治疗。患者的基础状况良好,但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通过胸部CT、支气管镜及活检,确诊为晚期中央型肺鳞癌(T4N3MⅣ期),并伴有左下肺多发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左侧股骨肿瘤骨转移。此外,患者还患有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阻塞性肺炎和胆囊结石。

根据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的推荐,对于Ⅳ期无驱动基因鳞癌且PS=0~分的患者,优先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双药化疗、符合条件的免疫单药方案,以及免疫联合双药化疗。其中,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铂类被列为该类患者治疗的一级推荐方案。结合ASTRUM-研究中斯鲁利单抗的优异表现,最终决定给予患者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共计6个周期。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免疫联合化疗3个周期后即达到部分缓解(PR),并在9周期评估时持续保持PR状态。随后,患者继续接受斯鲁利单抗免疫单药维持治疗。目前,患者仍在接受持续治疗中,且末次随访显示疾病控制良好,总体疗效评估为PR,无进展生存期已超过5个月。

病例点评

该患者是一位被诊断为晚期中央型肺鳞癌(T4N3MⅣ期)的患者,其病情复杂,不仅伴有左下肺的多发转移,还出现了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甚至左侧股骨的肿瘤骨转移。由于疾病分期较晚,患者只能接受晚期系统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患者的潜在驱动基因靶点相对较少,常见的靶向药物如针对EGFR/ALK的突变仅适用于3%的患者[4],这进一步限制了靶向治疗的选择,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5]。然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根据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的推荐,对于Ⅳ期无驱动基因鳞癌且PS评分在0~分之间的NSCL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包括双药化疗、符合条件的免疫单药治疗,以及免疫联合双药化疗。考虑到患者的整体状况尚可,且初步评估显示能够耐受较高强度的系统治疗,最终决定给予患者一线免疫联合双药化疗的治疗方案。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免疫治疗药物在肺癌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为患者挑选既符合指南推荐又兼具疗效与安全性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医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斯鲁利单抗在肺鳞癌治疗中的应用

斯鲁利单抗,这款我国自主研发的PD-单抗,在肺鳞癌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成效。不仅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取得突破,更获批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的一线治疗。ASTRUM-研究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全人群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3个月,总生存期更是长达7个月。对于亚裔人群,该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是延长至9个月,创下了同类产品Ⅲ期研究的纪录。此外,ESMOASIA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亚裔人群中的总生存期相较于安慰剂联合化疗显著延长,达到4个月与4个月,证明了其显著的临床优势。安全性方面,该方案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研究期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因此,ASTRUM-研究为斯鲁利单抗在局晚期或晚期肺鳞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

在上述病例中,患者接受了斯鲁利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奈达铂的6周期一线治疗,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仅治疗3周期便达到部分缓解(PR)。后续,患者继续接受斯鲁利单抗单药维持治疗,并持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过9周期的治疗,患者仍保持持续PR状态,且末次随访时疾病稳定,未出现复发迹象。目前,患者已接受超过5个月的PFS,仍在接受斯鲁利单抗的维持治疗中,期待更多的随访数据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参考。

杜志强教授

广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兼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分科协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肿瘤分科学会委员和广州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包括在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接受的6年制本科教育和在广州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的经历,师从于钟南山院士。此外,他还曾在美国Indiana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攻读博士学位。

杜教授的专业领域集中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特别是在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ycjy/1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