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系统讲义二

烧伤

一、烧伤面积(九分法)

1、头颈部():头3%+面3%+颈3%=9%、头颈部:发、面、颈、

2、双上肢():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18%、双上肢:双手、双前臂、双上臂

3、躯干部(13、13、会阴1):前躯干13%+背部13%+会阴1%=27%、躯干部=前躯干(胸腹部=胸部+腹部)+后躯干:背部+会阴部

4、双下肢: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

(1)5热屁股得脚气:双臀部:5%+双足:7%(男性)=12%

(2)小腿13大21:双侧小腿:13%、双侧大腿:21%=34%、

(3)妇女臀足一样细、六六大顺笑嘻嘻:双臀部:6%+双足部:6%(女性)=12%

注:易出题考点

1、躯干烧伤为:27%、前胸+后背+会阴=13%+13%+1%=27%

2、下肢烧伤:只要不提臀部默认包含臀部为:46%、双大腿+双小腿+双足+臀部=21+13+12

3、头颈部烧伤:头+面部+颈部=3+3+3=9%

4、儿童16岁以下烧伤面积(研究生考试内容):头颈部:9+(12-年龄)、双下肢=9×5+1-(12-年龄)=46-(12-年龄)=34+年龄、双上肢、躯干部同成人

二、烧伤的分度

1、I°烧伤:典型表现:红斑、特点:只损伤表皮层(表皮浅层+生发层)、不计算面积、不计算补液、

2、II°:必须具有水泡

(1)浅II°:水泡+剧痛、主要累及:表皮层(表皮浅层+生发层)与真皮乳头层(真皮浅层)

(2)深II°:水泡+基底部红白相间、主要累及:真皮网状层(真皮深层)

3、III°烧伤:典型表现:焦痂、碳化、有瘢痕、可见粗大的栓塞血管支、主要累及:真皮全程(真皮乳头层+真皮网状层)、拔毛试验阴性

注:真皮网状层下为皮系组织、肌肉、骨骼

浅度烧伤=I°+浅II°+深II°

三、烧伤的严重程度(与I°烧伤无任何关系)

                      

II

              

III

                  

轻度:

              小于10%

                      

中度:

              10-30%

              小于10%

                  

重度:

              30-50%

              10-20%

                  

极重度:

              大于50%

              大于20%

                  

记忆:、

      

注:1、只要烧伤的患者出现休克为重度烧伤、若面积达到极重度诊断极重度

2、以高度的烧伤为评价严重程度的标准

3、烧伤指数=III°烧伤面积+II°烧伤面积/2

四、烧伤的治疗原则

1、烧伤的急救:烧伤急救选用冷水止痛

2、浅II°水泡保留、深II°水泡去除、创面不直接使用抗生素

3、III°烧伤病情平稳后尽早切开焦痂

4、面部、颈部、会阴部烧伤不适用包扎、选用暴露疗法

5、大面积烧伤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6、普通烧伤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

7、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感染、常见致病菌:金葡菌、

8、烧伤早期易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晚期易并发感染性休克

五、烧伤补液

1、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

(1)补液总量=基础需要量+额外丢失量=ml+额外丢失量ml

(2)基础需要量为:ml成人值为固定值(儿童:60-80/kgd,婴儿/kgd)

(3)额外丢失量=体重×烧伤面积×系数(成人1.5、儿童1.8、婴儿2.0)

(4)补液方法(第一日):前8小时补一半、后16小时补另一半、

例题:40岁、体重50kg、烧伤面积为30%、额外丢失量为:50kg×30%×1.5=、补液总量为+

41岁、体重40kg、烧伤面积50%、额外对适量:40×50×1.5=、补液总量为:+=

2、第二日补液补液总量=生理需要量()+第一日额外丢失量的一半

如:第一日补液总量为、生理需要量为、额外丢失量为

第二日补液总量为:+/2=

3、晶体液与胶体液的补充

注:只计算额外丢失量、不计算基础需要量、晶体液与胶体液只对额外丢失量而言、与基础需要量无任何关系

(1)中度与重度烧伤给予:晶体液:胶体液=2:1

(2)极重度烧伤给予:晶体液:胶体液=1:1

注:轻度烧伤不需要补充晶体液与胶体液

例题:

1、患者50kg、II°烧伤、烧伤面积为40%

答:II°40%烧伤为重度烧伤、额外丢失量为:50×40×1.5=、晶体液与胶体液为:、0(比例2:1)

2、男50kg、躯干、双臀、双大腿II°烧伤、双小腿、双足III°烧伤

答:

第一问:第一日额外丢失量:体重:50kg×烧伤面积((27+5+21=53)+(13+7=20))×系数1.5=ml

第二问:补液总量:+=ml

第三问:第二日补液总量:+(/2=.5)=.5

第四问:二度烧伤面积达到极重度:晶体液:.5(1:1)、胶体液:.5(1:1)

4、补充能量:严重烧伤患者每日增加50-%、37.5-50千卡

电烧伤

一、电烧伤主要损伤部位:心脏

二、电烧伤一定有入口与出口,表现为入口与出口的电弧烧伤与深部组织电损伤

三、特点:入口损伤严重、深部组织损伤严重、呈外小内大型,皮肤损伤轻、脏器损伤重

其他烧伤(化学烧伤)

一、磷烧伤:接触光线发生自燃导致烧伤

二、酸性溶液烧伤:不留疤、不向深部组织浸润、凝固起痂、

三、碱性溶液烧伤:特别容易向深部组织浸润

四、生石灰烧伤:冲洗之前必须讲残余物质清除干净、否则引起更加严重的烧伤

五、氢氟酸烧伤:强大的穿透力、组织极易坏死、氟化氢的水溶液:HF.H2O

肿瘤

一、分类:

1、良性肿瘤:临床上称为“瘤”、主要为生长部位对人体的影响

2、恶性肿瘤:

(1)来源于上皮组织、称为:癌、主要通过淋巴转移、

(2)来源于间叶细胞、称为:肉瘤、主要通过血型转移、

(3)来源于胚胎、称为:XX母细胞瘤、

(4)以人名命名的肿瘤:霍奇金淋巴瘤、

(5)体表恶性程度最高:黑色素瘤(人体表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白细胞

二、肿瘤的相关特异性抗原

1、AFP:升高常见于肝癌(消化系统)、卵黄囊肿瘤(儿科)

2、CEA:升高常见于胃肠道肿瘤

3、CA:升高常见于胰腺癌

4、PSA:升高常见于前列腺癌(血清酸性磷酸酶同时升高)

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主要见于:肝癌、骨肉瘤

三、肿瘤的分期(TNM分期):T:肿瘤的大小、N:淋巴结转移、M:有无远处转移

四、肿瘤的治疗:

1、最佳方法:手术切除(部分肿瘤对化疗、放疗敏感)

2、化疗敏感、可治愈的肿瘤:绒癌、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淋(以上4种疾病可通过化疗治愈)

记忆:融(绒癌)化(化疗)闭(Burkitt淋巴瘤、波吉特淋巴瘤)经(睾丸精原细胞瘤)急(急淋)

3、化疗药物:

(1)细胞毒类化疗药物:烷化剂类、环磷酰胺、氮芥

(2)抗代谢类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

(3)抗生素类化疗药物:丝裂霉素、阿霉素

(4)生物碱类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秋水仙碱

记忆:细胞毒氨(环磷酰胺)芥(氮芥)、代谢嘧啶(5-氟尿嘧啶)苷(阿糖胞苷)、

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抗生素、含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生物碱

4、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1)环磷酰胺:细胞毒类化疗药、易引起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

(2)长春新碱:生物碱类化疗药、易引起周围神经炎

(3)顺铂:肾毒性

(4)阿霉素:抗生素类化疗药、心脏毒性

5、放疗高度敏感:小细胞肺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性腺肿瘤

乳房疾病

总论

一、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为:腺小叶、多个腺小叶组成腺叶、每侧乳房有15-20个腺小叶

二、乳腺淋巴液(结)的输出转移途径:

1、乳腺淋巴结-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最主要、最常见)

2、乳腺淋巴液沿肋间淋巴管回流至胸骨旁淋巴结

3、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出现疾病可通过胸骨交通淋巴管至对侧胸骨旁淋巴结

4、肝转移:通过肝脏镰状韧带出现转移

注:胸大肌起于肩部止于肋骨、胸小肌位于胸大肌下方、

三、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以胸小肌为界将淋巴结分组)

1、I组(胸小肌外侧组):腋下组、

2、II组(胸小肌后侧组):腋中组、

3、III组(胸小肌内侧组、锁骨下组):腋上组、

四、乳腺疾病实验室检查

1、确诊:乳腺活检(最佳)或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此佳)

2、次选、筛查:钼靶X线摄片检查

3、用于血流情况检查:B超

五、常见乳腺疾病特点:

1、哺乳期妇女乳房红肿为:急性乳腺炎

2、20-25岁好发:乳腺纤维瘤、特点:单发、无痛、活动度良好的肿块、

3、25-40岁好发:乳腺囊性增生、特点:发病与月经期有关、

4、40-50岁好发:乳管内乳头状瘤、特点:乳头有血性溢液、乳头有鲜红色血型、好发部位:常见与乳管壶腹部、壶腹部为:乳管开口处

5、大于50岁好发:乳腺癌

注:年龄不特意、考试时可作为蒙的标准

急性乳腺炎

一、好发人群:哺乳期妇女、好发于:产后3-4周

二、发病原因:

1、乳管堵塞导致乳汁淤积、

2、金葡菌通过淋巴管入侵乳房导致

注:乳腺存在乳管与淋巴管、本病为乳管堵塞、淋巴管感染导致

三、临床表现:哺乳期妇女+乳腺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

四、治疗:

1、患侧暂停哺乳、吸奶器吸干乳汁、健侧继续哺乳

2、脓肿形成:必须切开引流、注:未形成脓肿使用抗生素

(1)乳腺远端脓肿:切口选择:轮辐状切口、放射状切口避免损伤乳管

(2)乳晕下脓肿:切口选择: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3)乳房后深部大脓肿:切口选择:沿乳房边缘弧形切口

3、切开原则:脓肿特别大时可做对口引流、切开后需要用手指打开脓肿间的隔膜、以便充分引流

乳腺纤维腺瘤

一、好发年龄:20-25岁

二、特点:外上象限单个肿块、无痛、活动度良好、边界清、光滑、质地硬的肿块、

三、治疗:手术治疗、唯一治疗方法

乳腺囊性增生

一、好发年龄:25-40岁、乳腺实质过度增生产生多个小囊肿

二、临床表现:乳腺肿块疼痛与月经期有关、特点: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

三、治疗:首选:乳癖消(中药)对症治疗、无效手术、疑恶变考虑手术治疗

乳腺癌

一、发病因素:雌激素过高发病有关、其中以雌二醇、雌酮与乳腺癌发病直接相关

二、病理类型(考试重点)

1、非浸润癌:导管内癌、特点:预后最好

2、浸润癌:(1)侵润性特殊癌、(2)侵润性非特殊癌(最常见):①侵润性导管癌: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②侵润性小叶癌:预后最差

三、常见的转移方式:

1、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常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2、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肺、肝脏转移

四、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好发外上象限、乳房有小肿块、常见来源:导管上皮、腺上皮

2、侵犯部位与表现:

(1)侵犯copper韧带(乳腺悬韧带):出现酒窝征

(2)侵犯表浅淋巴管:橘皮样改变、

(3)侵犯乳管:乳头凹陷

(4)经过淋巴道侵犯乳腺与皮肤:卫星结节、铠甲胸(晚期)

五、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1、炎性乳癌:

(1)临床表现:红肿、热(皮温升高)+无痛(一般无痛)+乳房肿块+淋巴结肿大、

(2)特点:发展快、预后差、恶性极高、发病后生存不超过3个月、

(3)治疗:首选放化疗、禁忌手术

2、湿疹样乳癌Paget病:

(1)临床表现:乳头湿疹+乳房肿块、病理活检可见:Paget细胞、

(2)特点:发展慢、恶性低、预后好

六、乳腺癌分期:

1、TNM分期

(1)T:①T2:肿瘤大小为2-5cm、②T1:肿瘤大小为≤2cm、③T3:肿瘤大小为>5cm

注:记忆:T、2是T1、5是T2

(2)N:①N0:无淋巴结转移、②N1:可推动的淋巴结、③N2:与周围组织融合的淋巴结

记忆:N无、有动、融合

(3)M:①M0:无远处转移、②M1:有远处转移

2、根据TNM分期将乳腺癌分为:

(1)I期:T1N0M0

(2)II期:除外I期与III期、如:T1N1M0、T2N1M0

(3)III期:N≥2或T+N≥4、如:T3N1M0、T2N2M0

(4)IV期:只要出现M1均为IV期

七、治疗:注:第一步:手术治疗、第二步:放化疗、内分泌治疗

1、乳腺癌根治术(Halseed手术):首选、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如果出现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转移、切除范围: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3、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适应症:只能用于I/II期乳腺癌、术后必须立即加用放化疗

4、III期:必须选择乳腺癌根治术(Halseed手术)

5、炎性乳癌:病死率极高、治疗方法:必须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

6、雌孕激素受体(ERPR受体)阳性:不选择化疗、首选内分泌治疗、首选药物三苯氧胺、他莫替分、卵巢去势治疗

注:若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RPR受体)阳性且处于绝经期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

7、雌孕激素受体(ERPR受体)阴性:首选化疗、化疗方案: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8个周期、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6个周期

注:除乳腺原位癌与微小癌(<1cm)外均需化疗

8、肿瘤标志物HER2基因过度表达(阳性):术后曲妥珠单抗治疗(靶向治疗)

中毒

一、常见的中毒关系

1、农药中毒:有机磷中毒、

2、体温剂厂中毒为:汞中毒、砷中毒、锑中毒、

3、蓄电池厂中毒为:铅中毒、锰中毒、

4、油漆厂中毒为:苯中毒

二、特异性表现:

1、瞳孔改变:

(1)瞳孔散大:主要见于阿托品中毒(山莨胆碱也可出现)、

(2)瞳孔缩小:有机磷、吗啡中毒

2、呼吸气味:

(1)大蒜味:有机磷中毒、

(2)苦杏仁味:氰化物中毒、

(3)皮肤粘膜樱桃红:CO中毒

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氨气

三、中毒的处理: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服毒6小时内应及时洗胃、

3、浓硫酸、强酸禁忌洗胃、腐蚀性强酸引起的中毒不能洗胃

四、洗胃液体

1、镇静剂中毒: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2、有机磷中毒:2%碳酸氢钠洗胃、2%NaCO3

3、三大禁忌(必考)

(1)敌百虫中毒绝对禁忌使用2%碳酸氢钠洗胃、机制:敌百虫遇到碱性的碳酸氢钠直接转变为敌敌畏、毒性效果增加N倍

(2)对硫磷中毒禁用高锰酸钾洗胃、机制:对硫磷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可变为对氧磷、毒性增加倍

(3)强酸中毒禁忌洗胃(碱性溶液洗胃)、一般采用中性清水洗胃

四、特效解毒药:铅锰二钠钙(依地酸二钠钙)、砷汞锑二巯(二巯丙醇)、硝苯用美蓝(亚甲蓝)、氢化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氟乙鼠酰胺(老鼠药主要成分:氟乙酰胺、乙酰胺)

有机磷中毒

一、发病原因:胃肠道粘膜、皮肤吸收、迅速到达肝脏、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导致中毒、最终通过肾脏排泄

二、发病机制: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体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多、

生理学:刺激命令到达神经-骨骼肌接头末梢、导致钙离子内流、乙酰胆碱外流释放、胆碱酯酶可使多余的乙酰胆碱失活、胆碱酯酶的活性被抑制出现大量乙酰胆碱堆积、出现肌肉颤动、唾液腺分泌增多(乙酰胆碱作用腺体导致)

二、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瞳孔缩小

1、M样症状:毒蕈碱样、

(1)临床表现(带孔带眼均流水):流泪、流涕、流涎、流汗(累计交感节后纤维)、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针尖样瞳孔(典型表现)、

(2)对抗药物:阿托品

3、N样症状:

(1)典型表现:肌肉颤抖、呼吸麻痹、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累计交感节后纤维、大量分泌儿茶酚胺)、

(2)对抗药物:氯磷定(首选)、解磷定(次选)、作用为: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抑制大于48小时的胆碱酯酶无效

三、特异性表现

1、中间综合征:有机磷中毒症状缓解后1-4天后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机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记忆:易中天

2、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机磷中毒症状缓解后2-3周出现肌肉瘫痪、下肢萎缩等神经表现、机制:抑制神经靶酯酶

记忆:周星驰

四、主要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五、实验室检查:

1、首选:胆碱酯酶活力、小于70%怀疑有机磷中毒

2、次选:尿中发现硝基芬可诊断对硫磷中毒、发现三氯乙醇可诊断敌百虫中毒

六、治疗:

1、原则:早期、联合、重复给予解毒剂治疗

2、治疗关键:彻底清除毒物、首选洗胃治疗

3、药物解毒:M样症状:阿托品、N样症状:氯磷定、解磷定

4、阿托品过量: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剂、过量时选用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中和

5、灌肠促毒物排泄:活性炭、绝对禁忌:硫酸镁、机制:镁离子大量吸收、导致呼吸抑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题眼:小火炉、热水器、车库等字眼)

一、发病机制:无味无色的气体、正常人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全身、当一氧化碳中毒时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不携氧的碳氧血红蛋白、

二、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樱桃红色

三、特异性表现:迟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意识清醒后2-60天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四、实验室检查:确诊:碳氧血红蛋白

五、治疗: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立即终止吸入、撤离现场、2、首选:高压氧治疗、3、脑水肿可用:甘露醇、损伤最严重的部位为:大脑

镇静催眠药中毒

一、苯二氮卓类中毒:安定、机制:作用于边缘系统、增强GABA受体活动与功能、特效解毒药:氟马西尼

二、巴比妥类中毒:苯巴比妥、机制:作用于网状结构、治疗:碱化尿液

三、吩噻嗪类中毒:氯丙嗪、机制:作用于网状结构、治疗:血液净化

中暑

一、病因:人不能充分适应高温环境

二、分类

1、热痉挛:高温环境进行活动后肢体出现肌肉抽搐痉挛称为热痉挛

2、热衰竭:高温环境(体温≤40℃)、出现脱水、心动过速、晕厥表现称为热衰竭

3、热射病:高热+体温(肛温)>40℃、出现意识障碍、可致命

二、治疗:

1、治疗关键:降温

2、降温黄金时间为发病后:半小时、半小时内降至39℃、决定预后

风湿性疾病

概念: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疾病、可能为感染、免疫、内分泌、代谢、遗传等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炎、退行性病变

一、分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最常见疾病为:干(干燥综合征)湿(类风湿)硬(硬化病)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皮肌炎、多肌炎)

注:结缔组织病为风湿病分类之一、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2、脊柱关节病最常见的疾病为:直(强制性脊柱炎)肠(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烦(反应性关节炎、Relter综合征)人(银屑病关节炎)

3、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

二、病理学特点:

1、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非炎症改变

2、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关节滑膜层炎症、

3、强制性脊柱炎:附着点炎症改变

4、干燥综合征:唾液腺炎症、不产生唾液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血管炎症、累及肾脏小血管,肾脏的血管为微血管、

三、实验室检查:首选检查:抗体检查、SLE:抗SM抗体、干燥综合征:抗SS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发热+关节肿痛+红斑+蛋白尿)

一、好发人群:20-40岁青年女性、多系统损害、一定累积肾脏、血清中一定可见抗核抗体

二、发病机制:产生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到达不同器官累积不同的器官、

1、DNA抗体:产生后到达肾脏造成肾脏侵害损伤、大量蛋白尿

2、抗磷脂抗体:产生后导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习惯性流产、不孕、

3、抗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心脏、导致心脏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表现与关节疼痛、关节无破坏、表现:发热:长期发热蝶形红斑+关节肿痛:无破坏只表现为疼痛

2、最易累积的脏器为:肾脏、均有肾损害出现蛋白尿、其中狼疮性肾炎为常见死亡原因

3、累积心血管系统:心包积液最常见

4、累积呼吸系统:胸腔积液

注:光线过敏:累积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血液系统:三系减少

四、实验室检查:

1、抗核抗体阳性(ANA):筛查是选用、不特意、阳性不一定是该病、阴性一定不是

2、抗SM抗体:首选检查、特异性最高(达到99%)、但不能反映活动性

3、抗双链DNA(dsDNA):反映病情活动性的首选检查、特异性次之、

4、C3、C4补体:累及肾脏出现C3、C4补体下降可反映活动性

5、狼疮带试验:也可以确诊SLE、有确诊价值

五、治疗:

1、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2、病情严重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3、目前协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用药与背景用药:羟氯喹(美罗华)

阳阳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ycjy/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