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置管切口的选择:
①积气切口选择患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或腋前线或腋中线第4、5肋间
②积液切口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
③液气胸多在X线或B超定位下进行穿刺;脓胸选脓胸的最低位进行穿刺。
三、维持引流系统的密封
①术前将装置安装好后,应检查水封瓶有无缝隙,各衔接处是否漏气。
②水封瓶的长管应置液面下2-3cm并保持直立位(见图1),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
③胸壁伤口周围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的发生,并标记气肿范围。
④若胸管接头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助咳,排出进入的气体,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
⑤更换水封瓶时,必须用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停止吸引器吸引。
⑥搬动病人时,要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瓶各衔接处有无脱落。可用透明贴或布胶布将管路衔接处粘贴牢固。
⑦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胸腔引流瓶,保持密封系统,不需要夹闭管。
⑧使用双瓶装置时要注意液面的高度,如水柱波动较大,生理盐水可能被吸入引流瓶,而使胸腔与大气相通,造成气胸。
三、确保胸腔闭式引流的通畅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是否继续排出气体或液体,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引流管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残肺膨胀良好,已无残腔。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可以拔管。二是引流管被血块堵塞,失去引流作用;一般为引流管管理不当所致,应加以处理,使之通畅。方法如下:
①选择适当管径和适当长度的引流管:一般其口径为1-2厘米,其长度以水封瓶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厘米处为宜,太短不利于病人的活动且易牵拉脱落;太长易扭曲且增大死腔,影响通气。
②保持适当的体位: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成30-45度,翻身时需采取患侧卧位使胸膜腔内积液能顺利从下管流出,积气或漏气能从上管排出。
③挤压引流管:术后初期每30-60分钟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一次,这样既可促进引流又可防止引流管堵塞。若引流被血块堵塞,设法挤压引流管使其通畅,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一旦发生堵塞,胸腔内仍有积液时,切忌用灌洗冲通的方法以防止污染胸膜腔,此时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管或拔除引流管后重新进行胸腔穿刺。
④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打折。
⑤应用胸带时注意勿使胸管打折或抬高。
⑥为病人做物理治疗如拍背、雾化吸入等,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
四、牢靠固定引流管
①将引流管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病人活动时适当放松引流管以免牵拉;见图4.
②更换敷料时,以穿刺点为中心Z字型消毒或螺旋式消毒,消毒面积10cm。
③消毒顺序:酒精脱脂—碘伏消毒—酒精脱碘,酒精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消毒2遍(包括外露导管)清点棉球,待干。
④敷料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粘贴,导管塑形,避免滞存空气,敷料边缘用手指按压粘贴完整牢固,官腔蝶形固定,标注换药日期。
⑤敷料的选择:根据穿刺点渗液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无渗液渗血用透明贴(7d更换),少量渗液渗血用3L敷料(48h更换),渗液渗血较多者用无菌纱布(24h或1/2浸湿随时更换)覆盖固定。
五、严密观察和记录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粘稠度
①一般情况下,术后当日的胸液量约毫升左右,淡红颜色、质稀薄。
②若术后持续排出大量血液,每小时毫升持续4-6小时以上者,或每小时毫升持续3小时以上,引流液颜色鲜红、质粘稠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需要再次开胸清除胸腔内积血,查清出血部位,予以充分止血。
③凡出血量每小时超过毫升是紧急开胸止血的指征。如引流液为脓性,应取分泌物作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常引流量:第一个2小时内约为-毫升,第一个24小时内约毫升,第一个8小时内引流液多为血性液。
④穿刺点红、肿、热、痛、渗液、渗血、脓性分泌物及时告知管床医生。
六、预防胸腔引流管的上行感染
胸腔引流管内细菌的上行繁殖是术后并发胸膜腔感染的原因之一,必须严格加强预防措施: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灭菌措施,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全套装置应经灭菌处理,更换引流液袋或瓶应遵守无菌操作,如用水封瓶作引流,瓶内应盛无菌液体等。每日更换水封瓶的引流液时,也是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②选用管径较大的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
③保持胸腔引流管的胸壁出口到引流瓶液面的落差不小于60厘米,同时管内液柱不要太高,以免管腔内被污染,细菌易于上行感染胸膜腔。
④引流管内不要有渗液或血凝块滞留。
⑤更换胸瓶拔出接头时,要用消毒纱布包裹,进行各项操作前要洗手。
⑥任何情况下,引流瓶都不能高于病人胸部,切勿使水封瓶倾倒,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腔。
⑦放置胸腔引流管后,若水柱在液面以下,说明胸腔内是正压,还有积液积气;若发现水柱明显升高,即负压增加;
⑧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查体、X线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8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毫升且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时注意避免过分暴露病人,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以免拔管时管端损伤肺组织,拔管后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按压插管处伤口。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喘或皮下气肿。观察引流口有无渗液,如有更换敷料。
⑨腹腔引流管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管或条)将液体等引流至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一般在渗出最多处,位置较低处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