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女,26岁,主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入院。
病历摘要
现病史
患者5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持续高热,口服安瑞克可下降至正常,2-3小时后体温复升,发热前觉冷,无寒战,伴咳少许黄痰;伴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影响睡眠。查体:T:39.3℃R:32次/分,BP:/85mmHg,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bpm。下腹部可见手术瘢痕,敷料覆盖切口,少量渗出。饮食及二便如常。
既往疾病史
无。
手术史
剖宫产术后10天。
外伤史
无。
用药史
自行口服止咳化痰药(具体不详)。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4.0×10^9/L,NEUT%:78.1%,MONO%:3.3%。血气分析(吸氧2.5L/min):PO2:65mmHg↓,PCO2:35mmHg;氧和指数(PO2/FiO2):mmHg(mmHg)。巨细胞病毒IgG抗体:(+),EB细胞病毒IgG抗体:(+)。-04-03肺CT:双肺下野散在斑片状渗出影,团块棉絮状,伴少许空洞,少许胸腔积液。2次痰培养:(-);支原体抗体(-)。降钙素原:1.5ng/mL↑。CRP:15mg/L↑。肝功能(-)肾功能(-)。ALB:32.4g/L,钾离子:3.2mmol/L。
-04-03肺CT:双肺下野散在斑片状渗出影,棉絮状团片影,伴少许小空洞,双侧少许胸腔积液。
初步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剖宫产术后。
总结病例特点
青年女性,剖宫产术后,病情进展迅速,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肺CT提示:双肺下野散在斑片状渗出影,团块棉絮状,伴少许空洞,双侧少许胸腔积液。一般口服抗病毒治疗无效。
诊治经过
1、抗炎: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5.0gbidivgtt;
2、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3、对症;
4、完善相关检查:痰培养,监测血气分析,抗炎后复查肺CT。
致病病原体是什么?
1、细菌?
2、病毒?
3、细菌+病毒?
4、非典型病原体?
是否需要加用抗病毒治疗?
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正处于北方流感季节,社区感染,且实验室检测提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EB细胞病毒IgG抗体:(+),2次痰培养:(-);支原体抗体(-)。目前检测方法不能完全除外病毒感染,故给予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mgbidivgtt;奥司他韦75mgbidpo。
入院前三天体温37℃
-4-19复查肺CT:与治疗前对比,双肺渗出影及棉絮样团片影明显吸收,双侧胸腔积液吸收。
复查结果
检测结果
病毒核酸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H1N1。送检2次痰培养:未查获致病菌。患者咳嗽及咳痰好转,无呼吸困难,无发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肺CT较前明显好转,棉絮团块状病灶吸收,胸腔积液吸收。
最终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胸腔积液,I型呼吸衰竭,剖宫产术后。
讨论
孕妇、产妇是CAP的高危人群,发生肺炎与产妇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有关。此患者为产褥期出现发热,应与产褥热鉴别,但患者无产褥热其他表现;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突出,查体:双肺闻及湿罗音,肺CT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
认识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年的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和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至少有26种病毒可导致病毒性肺炎。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产妇;
2、伴有下列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4、年龄5岁的儿童;5、年龄≥65岁的老年人。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特点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1]。重症患者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RDS、感染性休克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2]。
流感病毒性肺炎影像特点
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
特异性高敏感度低,假阴性结果较常见;
实时定量及多重PCR技术,具有早期诊断、高效性、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通过感染肺组织或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诊断肺部病毒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不适宜患者早期诊断;患者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倍才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在临床上采集较困难,可行性差,主要用于回顾性研究[3]。CAP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已成必然
病原治疗还是经验治疗?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基础。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3]。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治策略——早诊断、早治疗
流感患者一旦发病,应尽快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理想情况是症状出现48h内开始。
起始抗病毒治疗的决策无需等待实验室的确诊。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4]。是否应用抗生素?时机?
体温下降至正常后再度升高;
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由低升高;影像学出现新的病灶;痰液连续2次分离到相同致病菌;CRP大于8mg/L判为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PCT浓度小于0.1ng/mL细菌感染非常不可能,避免使用抗生素;PCT浓度大于0.5ng/mL细菌感染非常可能,建议使用抗生素。CRP大于8mg/L+PCT大于0.5ng/mL,细菌感染可能性非常大。
是否应用激素治疗
病毒性肺炎的激素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因不同的病毒而不同
(1)激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无效;(2)年H1NI禽流感暴发流行时,1/3的患者使用了大剂量激素,但激素增加了禽流感死亡率,所以并不推荐大剂量使用激素;(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汉坦病毒性肺炎,使用激素反而加重病情。激素使用后利与弊?
第一,在流感病毒感染以后,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这种情况机体很容易受到二重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打击。而激素会进一步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使病人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影响更大。
第二,使用激素之后病毒复制时间延长,病毒的载量增加,就会侵犯更多的气道上皮细胞,造成更严重的肺的损伤,使病人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小结
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
CAP致病原已发生变迁,病毒性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流感病毒是引起中国病毒性肺炎的首要病原;怀疑是病毒性肺炎患者,需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干预;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混合感染;病毒性肺炎是否使用激素、使用剂量、时机及疗程仍存争议!!参考文献
[1]YangSQ,etal.Theclinicalrespiratyjournal,,8:-.
[2]WangC,etal.Clinicalinfectioousdiseases,,58:-3.[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学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51(10):-.[4]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介绍
孙亚娇
哈尔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7年。对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诊治。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
「让你的经验和思考帮助更多的人」,投稿邮箱:liuganda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