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NewCoronavirus目录:
A.文字描述
B.图文说明--李扬立之医生
c.健康中国科普
D.瓦锡兰苏州公司程序规定
F.瓦锡兰苏州宣传准备(部分)
A.文字描述
简介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WHO命名为-nCoV。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家族,是「兄弟姐妹」,基因序列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传染性与SARS相比有待确定,致死率按照目前来看较SARS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
3.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成为传播源。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推测武汉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媒介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千万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的生肉,不要为了「尝鲜」冒险。
4.潜伏期能查出来吗?
潜伏期可以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5.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存在飞沫传播,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但尚不确定是否存在空气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播强度,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理论上平均1名患者可以将病毒传播给2~3个人。
6.什么是飞沫传播?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2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之前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有人推测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7.什么是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中间没有通过其他物品,病原体直接引起的感染。我们最常说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接吻和性交。接吻、性交本身就是近距离接触才能发生的,所以如果有疑似感染症状还是不建议的。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传染源的排泄物(如粪便可能存在传播,目前不能完全确定)或分泌物(如咳嗽喷嚏伴随的排泄物)污染后被手接触到,然后用手触摸鼻子、嘴巴、眼睛等粘膜从而进入体内。因此,最主要是的预防是洗手。
8.什么是可疑暴露者?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而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口罩)。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形之一: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两次测量您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及时向当地社区随访医生报告,在医生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9.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参照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过了14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10.被治愈的人还会继续患病(被传染)吗?
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容易变异,所以很难形成持续性免疫力。比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都需要接种最新的疫苗,也是因为病毒类型经常会发生变化。
症状
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2.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感染了?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是否感染还需要医生结合发病前是否去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一起来综合判断。
3.干咳是症状之一,干咳和咳嗽有什么区别?
干咳与咳嗽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痰。干咳是指咳嗽时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也会引起干咳,一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很常见,如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除此之外,吸入一些刺激性气体、粉尘等也可以诱发急性干咳。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通过咳嗽能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因子。当气道内的分泌物或者有害因子随着咳嗽的动作排出体外时就形成了咳痰。咳嗽与咳痰通常意味着呼吸道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存在某种疾病。
4.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气促、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以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
5.医院看什么科室?
对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的患者,到医院之后,首先会由护士测量体温,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询问你2周内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如果是可疑肺炎,医生会对你采集咽拭子、痰液等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医院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6.怀疑周围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如果怀疑周围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可伴有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有肺炎现象。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检测阳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
图片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余发病3~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肌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8.老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吗?
首先,诊断学上一般将65周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建议60周岁以上的人都提高健康意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