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

年以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体,创造性的开展"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以及"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基层提升年"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人事薪酬改革深入实施,事业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大病不出县"行动深入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更好的展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三个年"建设成果,《沈阳卫生健康发布》头条号开辟"沈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三个年建设成果展示"专栏,回顾年"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建设成果,总结年"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基层提升年"建设经验,以飨读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医院,一起了解他们,题目是:《引科技推优才提升基层影响力依托三个年建设创"十四五"良好开局》。

医院:引科技推优才提升基层影响力依托三个年建设创"十四五"良好开局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年医院以"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三个年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引进具有"含金量"的高层次人才带动专业技术发展,使胸外科、脑外科、心脏介入及院前急救能力大幅提升;医院布局,综合病区与结核病区分区管理,保障患者就诊安全;建立东北地区首家学生儿童结核病房,填补了东北地区空白;成为辽宁省第一家通过国家卫健委脑损伤评价中心考核的"脑医院";肺癌一体化诊治中心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上下联动与资源分配,一年时间完成会诊例,其中疑难会诊25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医院、梅奥诊所、德国海医院、韩医院建立学术伙伴关系,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与学术交流,搭建科研领域创新合作平台。

年市十院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以促进健康沈阳发展为抓手,以推进"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基层提升"为工作主线,医院领导精细布局,职工积极奋进。新冠疫情期间,作为沈阳医院,医院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同时,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当做全院上下不变的核心命题,立足"大综合、强专科"的核心发展理念,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为"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进优才战略,医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肺结节是不是肺癌?""用不用做手术切除?""是因为我老公抽烟吗?"前不久,家住大东区的王女士在单位体检时做了胸部CT,体检报告上提示发现肺结节,这个小小的肺结节从此成为王女士的心结,整日闷闷不乐,王女士网上了解到医院胸外科有"大专家",立即喊上丈夫就赶到了市十院,一上来,王女士就接连问了胸外科任主任一连串的问题。

"肺部结节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是影像学上一个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阴影。可以多发,也可以单发,不伴有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它的直径小于3公分的称为结节;直径大于3公分的称为肿块。肺部有结节,请不要恐慌,肺结节不完全是肺癌;即使是肺癌,绝大多是极其早期的癌症,只要合理精准的诊疗,早期肺癌是可以达到痊愈的。"听了任主任耐心细致的讲解,王女士悬着的心落了地。

任翼主任是医院引进的高科技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的胸外科团队学术技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医院通过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形成良好的引才育才氛围,既焕发了全院职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复合能力的良好风貌,医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原生动力,积攒了潜能和后劲。在人才战略上,医院坚持两个原则:既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医院依据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规划,选派结核、呼吸、胸外、肿瘤四大科系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医生,每科1名与北上广深业内同道建立密切联系。疫情期间网上学习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走出去,当面切磋。通过进一步深造、学习,学习归来后开展1项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四大专科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医院持续加强高科技人才引进。从专业技术、临床经验、实践成果、人文素养等多方面进行把关考核,从而保证科室软实力增加,梯队建设趋近完善。

聚焦国际前沿科技屡次突破空白,体外生命支持中心为危重患者搭建"生命网"

肺移植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新兴技术,自体肺移植技术更为复杂,全球仅报道20余例。这项技术,最近在医院为患者带来福音。

肺癌患者武大爷70岁高龄、肺功能较差,肿瘤侵犯肺动脉过长,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为其实行左肺自体肺移植手术。克服患者支气管水肿、血管脆性增加等不利因素,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刘永煜院长和任翼主任亲自带领完成东北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术后在MICU及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武大爷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这项体现高新技术实力的手术,开创了胸外科诊疗发展的新起点,对推动辽宁省乃至东北区域胸外科发展起到了引领和促进的积极意义。医院提出"胸外科手术无禁区"的理念,将为辽宁省胸外科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危重患者无处不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是挽救生命的机会,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显得格外突出。年2月,医院成立辽宁省第一家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具备独立开展所有ECMO支持模式的能力,在新冠病房内创下了多项省内第一:首次将CRRT+ECMO免疫吸附治疗应用于新冠病毒患者,成功救治了危重新冠疑似病例;首次在新冠危重患者独立完成ECMO多模式转换(VV转VAV转VAV-a),成功对新冠疑似患者进行了长达43天体外生命支持治疗,医院体外生命支持及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全面整合科研资源,依托沈阳市肺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立样本库资源管理平台,精准实现初期患者的早诊早治,晚期患者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为肺癌治疗探索提供了经验。同时,瞄准前沿科技,持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医院、梅奥诊所等建立学术伙伴关系,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与学术交流,搭建科研领域创新合作平台。主办"精准医学胸怀未来"系列学术会议19次,邀请到美国、日本、北京、上海、台湾等地专家位授课,辐射国家东北地区约人参会。

以科研创新推动临床医学进步,医院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项,获批年沈阳市科技局新冠肺炎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相关数据结果已同步提交至世卫组织数据库,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全院发表SCI25篇,影响因子总计.,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18篇,影响因子总计.。

服务下沉精细对接,基层卫生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家住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街道的赵大爷,从没想过有一天医生上门看病,还接他住院系统治疗,"再不抓紧治结核,家人还得跟着受连累,多亏了医院,把关心送到了家门口。"赵大爷是医院医疗帮扶对象之一。此前,医院派车到苏家屯林盛街道,接来9名结核病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来到医院接受第一批免费的结核病体检及筛查。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卫生健康村村行"的活动中,医院高效优质建立美丽乡村结核病专病医联体,促进健康扶贫工作更精准、可持续,不断增强村民健康获得感,助力堵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窟窿;在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制度的过程中,医院两年来共派出43名医务人员先后医院、苏家屯白清寨卫生院等地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副院长亲自带队,赴新民市、新农村乡等地开展"医院"义诊活动;"美丽乡村千人进千村"活动深入包保的8乡59村,一年来出动工作人员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65万张;开展社区科普义诊的过程中,社区宣教改为"健康小班课"的形式,医院为社区百姓制定讲课计划和课表,百姓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听课。专家来到百姓家门口,圈粉越来越多的社区百姓。

医院将坚持从小做起、从微做起、从细做起,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用"软实力+硬功夫"医院发展的加速度。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在为沈城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医疗服务的目标指引下,在推动健康沈阳事业发展的征途上,医院不会停下探索、创新、合作的步伐。全院上下将以更饱满更积极的姿态,医院改革的浪潮,锐意进取谱写新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szl/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