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防治

01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可引起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免疫功能低下、滥用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可增加罹患肺结核的风险

02

诱发因素

免疫系统较弱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艾滋病感染、化疗和糖尿病患者,接触了结核分枝杆菌,容易导致结核病发病、进展及恶化。

年龄

老年人、婴儿患肺结核风险增加。

居住环境

居住在拥挤的地方,如贫民窟、监狱、军营等,卫生条件较差。

职业

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或医疗保健提供者,均为肺结核高风险人群。

其他自身因素

如营养状况不佳、滥用药物和酒精、慢性肺疾病、吸烟、使用某些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如激素和英夫利昔单抗等可能诱发结核。

03

症状

典型症状

1.发热

发热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体温逐渐升高,而且发热的持续时间较长,多达数周以上,呈不规则热,常呈低度或中等程度热,体温在37℃~38℃之间,发热的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咳嗽、咳痰

肺结核最常见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若合并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3.盗汗

盗汗是肺结核患者的症状之一。盗汗指患者熟睡时出现出汗,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体质虚弱的患者。

4.疲乏无力

约有50%的肺结核患者表现疲乏无力。虽然该症状非结核病所特有症状,但长期疲乏无力,排除工作、生活劳累因素外,应敦促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结核病筛查。

5.体重减轻

轻型肺结核患者由于食欲不振以及发热消耗等致体重下降;重者由于长期厌食、发热等慢性消耗,以致极度消瘦,呈现恶液质状态。

6.血液系统异常

肺结核患者血象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较高及轻度贫血;少数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或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提示骨髓抑制,罕见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7.内分泌功能紊乱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女性月经失调和闭经。

8.结核超敏感综合征

由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类似风湿热,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关节炎、疱疹性结膜角膜炎及结节性红斑。发生频率为10%~20%,青年女性患者多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多见于下肢胫前或踝关节附近,常表现为多发性、易于融合、周围组织水肿等特点。

其他症状

1.咯血

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咯血量由咯血痰至大咯血不等,多数患者为小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

2.胸痛

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时可于发病初期表现出胸痛,为针刺样疼痛或钝痛,可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

3.呼吸困难

多见于病变广泛致呼吸面积减少者,诸如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04

预防肺结核

1、尽早地发现病人,实行学校、企业的职工体检,发现可疑进一步检查,对PPD试验强阳性、肺部影像学正常者可考虑预防性投药。PPD试验阳性,肺内出现病灶者需加以鉴别,排查是否有肺结核;

2、对于诊断明确的肺结核患者,实行全程督导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最重要的措施,它能够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

3、新生儿及PPD试验阴性的儿童需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以减少儿童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生;

4、健康人群需要讲究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避免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

5、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结核病人不要对身边健康人大声说话、咳嗽、不随地吐痰,注意居住地通风和环境卫生;

6、对于已经感染结核细菌,同时又是结核病高发人群者,可进行药物预防,如HIV感染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点击绿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szl/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