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系列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3938.html

胸部(chest)指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

胸廓由12个胸椎和12对肋骨、锁骨及胸骨组成,其前部较短,背部稍长。胸部检查的内容很多,包括胸廓、肺、乳房、心脏等。

1、胸部视诊

骨骼标志

胸壁:皮肤有无溃疡、窦道、瘢痕、色素沉着、皮疹等;静脉有无充盈、曲张、有无蜘蛛痣。

胸廓:胸廓外形正常否?两侧对称、有无畸形、前后径:左右径=1:1.5

呼吸运动:呼吸类型、频率(12-20次/分)、节律均匀而整齐、幅度正常。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即呼吸时的胸廓动度,于胸廓前下部检查较易获得,因该处胸廓呼吸时动度较大。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

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病人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

语音震颤:手掌尺侧缘或手掌轻放对称部位查。前3后4、由上向下、左右对称

最强和最弱——语音震颤在两侧前后的上胸部和沿着气管和支气管前后走向的区域,即肩胛间区及左右胸骨旁第1、2肋间隙部位最强,于肺底最弱。

前3——左右胸骨旁第1、2肋间隙、胸骨旁、肋弓上

后4——肩胛间区(上下)、肩胛下区、侧胸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

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④胸膜显著增厚粘连;

⑤胸壁皮下气肿。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

①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等;

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胸膜摩擦感:前下侧胸壁或腋中线第5、6肋间。深慢呼吸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首先检查前胸,胸部稍向前挺,叩诊由锁骨上窝开始,然后沿锁骨中线、腋前线自第1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沿腋中线、腋后线叩诊,向下检查至肋缘。最后检查背部,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尽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侧方,上半身略向前倾,叩诊自肺尖开始,沿肩胛线逐一肋间隙向下检查,直至肺底膈活动范围被确定为止。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对比,并注意叩诊音的变化。

肺界叩诊:(1)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其内侧为颈肌,外侧为肩胛带。叩诊方法是: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然后再由上述中央部叩向内侧,直至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该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尖的宽度,正常为4~6cm,又称Kronig峡。因右肺尖位置较低,且右侧肩胛带的肌肉较发达,故右侧较左侧稍窄。肺上界变窄或叩诊浊音,常见于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萎缩。肺上界变宽,叩诊稍呈过清音,则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前界:正常的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右肺前界相当于胸骨线的位置。左肺前界则相当于胸骨旁线自第4至第6肋间隙的位置。当出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包积液、主动脉瘤或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可使左、右两肺前界间的浊音区扩大,反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则可使其缩小。(3)肺下界: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腋中线第8肋间隙上,肩胛线第10肋间隙上。正常肺下界的位置可因体型、发育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矮胖者的肺下界可上升1肋间隙,瘦长者可下降1肋间隙。

病理情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腔内脏下垂;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腔积液、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膈肌麻痹等。

右锁中线——自上而下,由清变实。

腋中线、肩胛下线——自上而下,由清变浊。

肩胛线上右肺下界移动度检查:即相当于呼吸时膈肌的移动范围。

叩诊方法是:首先在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当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最高至最低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双侧锁骨中线和腋中线的肺下界可由同样的方法叩得。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移动范围的多寡与肋膈窦的大小有关,故不同部位肺下界移动范围亦稍有差异,一般腋中线及腋后线上的移动度最大。

4、胸部听诊:自肺尖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避开心脏。

方法:自肺尖始,先前胸(锁中线、腋前线)再侧胸(腋中线、腋后线)最后背部(肩胛下线)。

语音共振:发“yi”声。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胸膜摩擦音:听诊器置于前下侧胸壁,深呼吸,在吸气末或呼气初明显,屏气时消失。

5、乳房检查

视:对称性、皮肤(红肿、溃疡、橘皮样变、色素沉着等)、乳头(位置、大小、对称性、内缩、分泌物)

触:平置轻压,旋转滑动、先健后患、外上象限始。

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腋窝和锁骨上窝淋巴结

包块描述:大小、位置、外形、硬度、活动度、压痛

6、心脏检查

视:侧视——心前区无隆起及异常搏动

俯视——心尖位置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点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2.0-2.5cm。

触: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震颤——震颤的发生机制与心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前区震颤及临床意义

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4肋间收缩期法洛四联症胸骨左缘3-4肋间双期感染性心包炎

心包摩擦感: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随渗液的增多,使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摩擦感则消失。

叩: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清变浊)、7点2线(左界和右届)8个数(+左锁中线到胸骨中线的距离)。

坐位——板指与肋间垂直,与心缘平行。

仰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

注意:叩右界时先叩出肝上界,再上一肋扣心右界。

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全心→各瓣膜区→心包摩擦音(第3-4肋间)

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比较表浅,类似纸张摩擦的声音。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坐位前倾及呼气末更明显。典型者摩擦音的声音呈三相: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室舒张期,但多为心室收缩-心室舒张的双期摩擦音,有时也可仅出现在收缩期。心包摩擦音与心搏一致,屏气时摩擦音仍存在,可据此与胸膜摩擦音相鉴别。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感染性情况导致的心包炎。当心包腔有一定积液量后,摩擦音可消失。

7、外周血管检查

脉搏(频率、节律、无异常脉搏)

血管杂音(颈静脉营营音、腹部连续性音、动脉杂音)

周围血管征:Traube征、Musset征、Duroziez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hy/4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