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即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2、头痛的性质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舌咽神经痛的特点是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血管性头痛为搏动样头痛。
3、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炎症水肿或气管受压。
4、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常伴有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见于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或气管受压等。
5、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大而规则,可伴有鼾声,称Kussmaul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呕吐物的性质呕吐物呈咖啡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并含腐酵气味,见于幽门梗阻。呕吐物含胆汁者多见于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呕吐物有粪臭者提示低位肠梗阻。
7、估计出血量达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达60ml以上可出现黑便;胃内蓄血量达ml可出现呕血;出血量一次达ml以上可出现头晕、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出血量达~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8、胆汁淤积性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反映胆道梗阻的指标改变,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等。
9、昏睡是一种比嗜睡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激下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10、粘液性面容表现为面色苍臼,睑厚面宽,颜面浮肿,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帕金森病、脑炎等。
11、强迫侧卧位:通过侧卧于患侧,以减轻疼痛,且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
12、慌张步态步行时头及躯干前倾,步距较小,起步动作慢,但行走后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又称震顫麻痹。
13、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转移。鼻咽癌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乳腺癌最早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下淋巴结。
14、瞳孔缩小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以及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影响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15、在相当于第二磨牙处的颊黏膜出现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笆晕圈,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的早期特征。
16、正常人的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17、语颤增强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肺实变: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
②压迫性肺不张:见于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及受肿瘤压迫的肺组织。
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18、过清音为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的音响,见于肺内含气量增加且肺泡弹性减退者,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19、胸膜摩擦音是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
20、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21、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脏浊音区呈梨形,见于二尖瓣狭窄。
22、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狭窄时的收缩期杂音在此区最响。
23、P2增强见于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左心衰、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心病;P2减弱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4、收缩早期喀喇音(收缩早期喷射音)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25、听诊时杂音如海鸥鸣或鸽鸣样,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6、急性重型肝炎AST增高明显,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称为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