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趁热吃的中国人,你的食管是这样一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说起癌症,很多人想到的是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少有人会想到食管癌。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食管癌在我国十大高死亡率癌症中排第4位。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为30~40/1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28万,约占全球一半。

美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我国,约为4/1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1.8万。

中国人喜欢趁热吃饭,爱喝热水,而饮食过热正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食管癌偏爱6个字

食管癌正是一种与饮食息息相关的肿瘤,除与遗传基因有关外,临床研究显示,近95%的食管癌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

趁热吃喝

中国人讲究食物要趁热吃,尤其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居民爱喝功夫茶、吃生滚粥。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易发生损伤,造成破损、溃烂等。

虽然黏膜上皮有再生和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喜欢吃腌制、熏制、烧烤食品

腌制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尤其是加盐量少或气温高于20℃时,会使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如粤东、闽南居民就很爱吃酱菜、鱼虾酱等腌制食物。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吃饭太快

吃太快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增加食管癌风险。

爱喝烈酒

无酒不成宴,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华北、华中地区更是中国酒业的消耗大省。

研究显示,酒精会刺激食管黏膜,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

瑞典德隆大学研究发现,45岁以上男性如果少饮酒甚至不饮酒,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会下降五成。

无辣不欢

印度研究发现,辣椒粉让食管癌患病风险增加1~2倍。

爱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主食吃太硬

华北、华中地区以面食为主,老百姓爱吃烧饼、煎饼、馓子等比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如果吃得过快或咀嚼不充分,也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

汉口的张大妈,57岁。

两年多前,偶尔会有胃部反酸的习惯,但也没有太在意。没想到最近,这症状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每次只要吃完饭,胃里就反酸难受,还干呕、上腹痛得厉害。发展到最后,甚至吃什么就吐什么,感觉像是要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

医院去检查,做CT,一看就吓坏了!医生发现她的食道裂孔,撕开了一个直径6cm的口子,导致她有一部分的胃,竟然通过口子,从腹腔窜到了胸腔,已经在胸腔中和肺、心脏抢地盘,还挤压了心脏。

医生说,这种病叫“食道裂孔疝”。

张大妈怎么就患上这种病了呢?

原来,张大妈有个不良习惯:吃东西喜欢“趁热吃”。尤其爱吃火锅,刚从火锅里涮出来的食物,热气腾腾、特别烫嘴,她也不管不顾,马上就往嘴巴里送。长期这样吃过烫的食物,损伤了食道黏膜,引发慢性食管炎。然后进一步引发频繁呕吐,把食道裂孔就生生撕扯开了。张大妈这个病,归根到底,就是“趁热吃”这个不良习惯。

从冒着热气的面条,到热乎的包子及滚烫的火锅,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趁热吃”成为我们待客的客套话,也成为饮食之道。

过热的饭菜对牙龈和牙齿有害处,会引起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痛;其次,烫食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进食者的味觉神经,使人的口味越来越重

在我们食道通道里面是一层黏膜,既薄又软,直接同食物接触,因此最容易受到各种食物的刺激,如果进食过于粗糙、过热过烫的食物,就会直接损伤或烫伤食道黏膜上皮,使之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问题,长期受损就容易发生癌变。

管住嘴就是最好的预防药

预防食管癌,关键是要管住嘴。

吃新鲜的食物

尽量远离腌制、熏制和烧烤食品,少吃太辣的食物。麻辣烫、火锅、烧烤等往往又烫又辣,不建议常吃。

别吃烫食

少食用太热的食物和饮料,汤、茶不妨等凉一些再喝。

细嚼慢咽

吃饭不能太急,20~30分钟吃完为宜。

不吃霉变食物

不要存放过多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适当“偏食”

研究表明,适当吃一些食物,有助预防食道癌。

比如,与全谷物吃得少的人相比,摄入全谷物多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大约低45%;西兰花、卷心菜和萝卜、绿叶菜等蔬菜中含有一些有益物质,能降低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hy/5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