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这个数字你得知道

作者:江山来源:医脉通

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来了一个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我们准备去做胸腔穿刺抽液(更多的时候是放置深静脉套管引流,方便,损伤小,避免反复穿刺),不仅可诊断,还能治疗。一切准备就绪,穿刺针顺利到达目的地,这时候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到底我们这次该抽掉多少的胸水呢?有人说ml,有人说ml,有人说ml,有人说有多少抽多少,有人说看心情......互相不服.....当一个问题能引发大家热烈讨论时,它就真的是一个问题了。

先来看看经典教科书是怎么说的吧!

笔者当年读书时看得最多的是6、7版内科学教材,所以一直刻在心里的数字是“首次不超过ml,以后不超过ml”,纵观国内绝大多数专著或教材,这个数字应该算为经典。协和呼吸病学认为首次不要超过ml,以后不要超过ml,在首次量上显得更为保守,毕竟大家都担心抽液过多过快会发生肺水肿。而更老的第5版内科学则只说每次抽液不要抽过ml便可,潜在意思是说首次抽液也是不要超过ml。但鉴于后来的第6、7、8三版教材均指出一个“首次不要超过ml”,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权威的,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行为守则。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数字呢,为什么不是、、、、、、.....其他数字呢。

生理学告诉我们成年男性平均肺总量是0ml(肺活量3ml+残气量1ml),以此我们推测胸腔(不算纵膈)的容积也应该是0ml左右,那么单侧胸腔约2ml。一个大量胸水的患者,我们一次性抽走ml(单侧),2/5的量,挺大量了,如果一次性抽走1ml(单侧),则为单侧胸腔容量的3/5,这基本上是不能逾越的鸿沟了(《呼吸病学》第2版)。

有个细节需要指出,上述教材提到的数字多数指的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抽液量,教材并没有明确指出如果是“恶性胸腔积液”的话其合适抽液量该是多少,但临床上多认为抽液量并不会因为胸水的性质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不管是结核性还是恶性,我们都遵循“ml、ml”这个原则。

而年英国胸科协会的胸膜疾病指南则指出:对于恶性胸液,治疗性胸穿的抽液量应视患者当时的症状而定,单次抽液量不宜1ml。国内施焕中教授(施教授在胸膜疾病上的造诣相当高)发文表示: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首次胸穿抽液量要ml的说法。估计施焕中教授所说的“ml”指的就是我们的经典教材所提及的量。欧美人体型高大这是不争事实,相对应的他们的胸腔容积也比我们为大,所以他们的单次抽液量上限比我们大也能理解。

至于经典教材中“ml、ml”原则的数字从何来,笔者暂时没有找到确切出处。由于年代久远,也翻不到第1、2、3、4版《内科学》对这方面内容是如何描述。事实上这个“ml、ml”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个病人的年龄、体型、病情都不相同,我们不可能死用这两个数字,更重要的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大多数人认为抽液的速度更关键,如果速度过快,恐怕发生复张性肺水肿。但事实上有研究回顾分析了例连续入组的胸穿抽液患者,全部患者每次抽液量均大于ml,其中53%的患者抽液量为-1ml,22%为1-ml,20%为-ml(真是骇人听闻的数字),结果显示仅有1例发生复张性肺水肿,而这个人只抽了ml。可见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目前也暂时没有关于抽液速度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关系的研究。

教材作为我们的行为守则,也是我们的法律保护武器,我们很重视它们。

你又是如何看待“ml、ml”原则的?临床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施焕中.关于胸腔穿刺的几个问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江山

赞赏

长按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jb/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