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4日星期六阴
今日门诊来了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笑着地对老师说:“主任,很感谢您!昨天我复查了,经过您的治疗,现在我的胸水大部分都吸收了,胁肋部也不疼了,感觉精神好多了。”
记得年1月23日患者初次就诊时,由儿子搀扶着的痛苦表情我们还印象深刻。家人诉:患者右肺Ca伴多发转移病史,曾因双侧胸腔积液住院引流,症状明显缓解,于1月8日出院,但近日复查双侧胸腔积液仍明显,以咳嗽胸闷,胁肋部疼痛,咳时更甚,呼吸欠畅为主,伴腹痛腹胀平卧时明显,纳差,胃脘胀闷,食入为甚,恶心欲吐,口干不思饮,口苦,寐差,入睡困难,神疲,二便调,平素情绪急躁。诊其舌红苔薄腻,脉细。
胸腔积液?我脑海里马上想到中医的“悬饮”。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可见悬饮是饮邪停留胁肋部而见咳唾引痛的病证,曾在《方剂学》中学过十枣汤治悬饮,是否可以用呢?
正迟疑着,只见老师处方如下:党参15g、干姜10g、炒白术10g、川黄连6g、吴茱萸3g、红枣6g、葶苈子30g、生麦芽30g、夜交藤30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1日2次,早晚分服。同时,患者强烈要求针灸,但老师安慰道:“不要着急,先内在调理后再配合针灸,效果更好。”
1周后,患者诉咳嗽基本已愈,恶心欲呕未作,胸闷、腹痛腹胀已除,纳食增进,精神增强。但左侧卧位时,仍感胁肋部刺痛,寐差,流鼻涕、带有血丝,二便调,舌脉同前。老师改茯桂术甘草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颠倒木金散出入治之,并配合针灸治疗,处方由右尺泽、左太冲、左阴陵泉、左太溪、右少商、右三阴交、左支沟组成,1周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个月后,患者自觉胁肋部疼痛已愈,余症均改善,复查彩超显示:右侧仅见少量胸腔积液。老师嘱患者仍坚持治疗。
综观此案,获效显著,请问老师的治疗思路是什么呢?
老师说,其实这是个很棘手的疾病,我们治疗的目标希望通过改善症状,逐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是中医的优势。其病原发在肺,但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如何下手至关重要。
首先,我想大家看到“悬饮”,一定会想到逐水迅猛的十枣汤,该方主要针对悬饮实证,但这里能用吗?不能!患者目前的情况显然是以虚为主,根据《慎斋遗书》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何况患者的脾胃症状突出,如恶心欲吐,纳差,胃脘胀闷,食入为甚等。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善治病者,尤在调理脾胃。”补益中焦脾胃乃首当其冲之法,故以理中汤、左金丸作为先锋方。
第二,胸腔积液属中医“悬饮”的范畴,中医认为,悬饮乃阳虚阴盛、虚实夹杂之证,其属阴邪,非阳不运。一旦脾胃健运正常,当以治本为主,这就是方随证变。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因此在脾胃功能稍有起色后,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针药并用恒以治之,获效可见,但后续的仍应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辨证论治。
那么针灸处方的涵义是什么呢?
万文蓉侯海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