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内生殖器肿块

第六节内生殖器肿块

女性生殖器各部分均可发生肿块,最常见的是炎症和肿瘤,本节主要讨论内生殖器非炎症性肿块,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病变。首先我们根据发病部位及各自相应的症状特点进行描述,为诊断提供临床思路。

一、症状特点

(一)阴道肿块

1.阴道良性肿块

这类肿瘤极少见。其中纤维瘤与纤维肌瘤起源于阴道壁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层,常单个生长,好发生于阴道前壁正中,基底较宽或有蒂。根据其特有硬度、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能移动等待点,不难诊断。但当肿瘤变性,或感染而变软,或坏死溃烂时,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2.阴道恶性肿块

原发于阴道的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凡累及宫颈口或外阴者,均应分别归属于原发宫颈癌或外阴癌向阴道扩展。尿道、膀胱、直肠与阴道毗邻,这些部位的癌肿可直接浸润至阴道前后壁、形成黏膜下肿块,最后可穿透阴道黏膜,因此阴道腺癌位于阴道前壁,应考虑原发病灶为尿道癌或膀胱癌,如临床有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对诊断更有帮助。很明显局限于阴道的小癌肿,在排除内膜腺癌后,才考虑原发于阴道的恶性肿瘤。早期阴道癌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初时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如肿瘤坏死合并感染,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液,并伴臭味,如侵犯邻近血管可出现血性白带。

(2)阴道流血:早期可仅表现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如性交后、妇检后或大便后阴道少量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流血症状会逐渐加重,绝经后阴道流血往往是疾病的重要信号。

(3)其他症状:当肿瘤向邻近器官和组织扩散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阴道后壁肿瘤犯及直肠时出现排便困难或呈里急后重,阴道前壁肿瘤犯及尿道或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肿瘤侵犯阴道旁、主韧带、宫骶韧带时,可出现下腹坠胀或腰骶部疼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继发性贫血等,也可穿破膀胱、直肠造成瘘。

(二)宫颈肿块

最常见的宫颈肿块有炎性、肿瘤样病变。肿瘤发病率以恶性肿瘤为高。因此,以宫颈肿块求医者,首先应考虑恶性肿瘤,特别要排除宫颈癌。

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2.宫颈癌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生型癌出血较晚。

(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阴道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3.宫颈息肉

为宫颈或宫颈管炎性增生所致,突出于宫颈口外,有蒂,扁圆形,表面光滑红润,质软,单发或多发,易发生接触性出血,息肉极少癌变。但宫颈恶性肿瘤有时呈息肉状,故凡有息肉均需摘除,并同时送病理检查以兹鉴別。

4.宫腔或宫颈管黏膜下肌瘤

如果癌蒂宽,肿瘤与宫颈紧贴时,悬垂于宫颈口,尤其并发感染或坏死时,可有恶臭白带,很难与宫颈癌鉴别。宫腔或宫颈黏膜下肌瘤,如尚未突出宫颈外口时,宫颈显得很大,颈管变薄,宫口开大。

(三)子宫肿块

1.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有: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最增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下腹包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可从腹部触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脱出于阴道外,患者可因外阴脱出肿物就医。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样白带。若有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溢液。

(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峡部或后壁)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人盆腔内压迫输尿管使上尿路受阻,形成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5)其他:常见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经期加重。可引起不孕或流产。肌瘤红色样变时有急性下腹痛,伴呕吐、发热及肿瘤局部压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有急性腹痛;子宫黏膜下肌瘤由宫腔向外排出时也可引起腹痛。

2.子宫内膜癌

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3.子宫肉瘤

少见,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下列表现:

(1)阴道不规则流血:最常见,量多少不等。

(2)腹痛:肉瘤生长快,子宫迅速增大或瘤内出血、坏死、子宫肌壁破裂引起急性腹痛。

(3)腹部包块:患者常诉下腹部块物迅速增大。

(4)压迫症状及其他: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症状。晚期患者全身消瘦、贫血、低热或出现肺、脑转移相应症状。宫颈肉瘤或肿瘤自宫腔脱垂至阴道内,常有大量恶臭分泌物。

(四)卵巢肿块

卵巢组织成分非常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部位。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均存在很大差异。

1.卵巢良性肿瘤

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时,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检查见腹部膨隆,包块活动度良,叩诊实音,无移动性浊音。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肿瘤继续长大占满盆、腹腔时,可出现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压迫症状。

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腹部肿块及胃肠道症状。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压迫盆腔静脉可出现下肢水肿;功能性肿瘤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表现。可有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三合诊检查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处触及质硬结节或肿块,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与子宫分界不清,常伴有腹水。有时可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五)输卵管肿块

输卵管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类。输卵管良性肿瘤极少见,其组织类型多,以腺瘤样瘤居多,乳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畸胎瘤等均罕见。肿瘤体积小且无症状,术前难以确诊。预后良好。输卵管恶性肿瘤有原发和继发两种。绝大多数为继发性癌,占输卵管恶性肿瘤的80%?90%,多数来自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少数来自宫颈癌、胃肠道癌或乳腺癌。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继发性癌首先侵犯输卵管浆膜层,组织形态与原发灶相同。症状、体征和治疗取决于原发灶,预后不良。

输卵管癌早期无症状,体征多不典型,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及盆腔肿块,称为输卵管癌“三联症”。

(1)阴道排液。最常见,排液为浆液性黄水,量可多可少,常呈间歇性,有时为血性,通常无臭味。当癌灶坏死或浸润血管时,可出现阴道流血。

(2)腹痛。多发生于患侧,为钝痛,以后逐渐加剧呈痉挛性绞痛。疼痛与肿瘤体积、分泌物积聚使输卵管承受压力加大有关,当阴道排出水样或血性液体后,疼痛常随之缓解。

(3)盆腔肿块。部分患者扪及下腹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妇科检查可扪及肿块,位于子宫一侧或后方,活动受限或固定不动。肿块因液体自阴道排出缩小,液体积聚后可再增大。

(4)腹水较少见,呈淡黄色,有时呈血性。

二、诊断思路

(一)病史

内生殖器肿块临床常无明显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时发现,而病史常可提供诊断线索。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了解患者年龄、月经、婚育情况。生育年龄的妇女应注意有无停经史及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以排除妊娠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现病史:自觉腹形增大,或自己触到腹部包块,或其他主诉,如发病时间,自觉压迫引起腹胀、腹部不适、下坠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小便刺激症状、腹痛等,以及活动后的影响。有无异常阴道排液,异味,是否伴有腹痛、发热等。是否有周期性腹痛,治疗经过及对治疗反应。

(2)月经史:月经初期、周期、经期、经量、血块、痛经(部位、性质、程度、起止时间)、末次月经日期、绝经年龄。

(3)婚姻史:初婚(再婚)年龄、男方健康状况、有无冶游史及性病史、有无性交障碍。采用何种避孕方法、时间、并发症。

(4)孕产史:足月产、早产、流产(包括异位妊娠、葡萄胎)次数,现存子女数。手术产史。

(5)既往史:结核、肝炎、盆腹腔感染发作史,盆腹腔手术史。

(二)体格检查

全身体检:常规检查头、颈部、甲状腺、乳房,心脏和肺部。

腹部检查:先观察腹部膨隆,手术瘢痕,静脉曲张。触诊肝、脾、肾有无增大及压痛,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如触及包块应注意部位、形态、大小、质地、活动度、表面性状及压痛。叩诊呈浊音、鼓音、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注意肠鸣音。

妇科检查:注意阴道出血和排液,作阴道排液涂片和宫颈管分泌物革兰染色检查,作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双合诊或三合诊极为重要。首先查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位置、活动度、压痛及牵引痛。再查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压痛,以及与子宫的关系。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2)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常用,但血β-HCG放免试验灵敏性更高。

(3)肿瘤标志物:①血清CA: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故可用于病情监测。②血清AFP:对卵黄囊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含卵黄囊成分者,AFP也可升高。③β-HCG:对原发性卵巢绒毛膜癌有特异性。④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或勃勒纳瘤有时也可分泌一定量雌激素。

(4)B超检查:用于诊断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子宫肌增、卵巢肿瘤、盆腔脓肿。可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囊性或实性,囊内有无乳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可测定卵巢及其新生组织血流变化,对诊断有帮助。

(5)放射线检查:卵巢畸胎瘤可显示牙齿、骨质及钙化囊壁。

(6)CT、MRI、PE检查:可显示肿块及肿块与周围的关系,肝、肺有无结节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良性肿瘤囊壁薄,光滑,囊内均匀;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

(7)后宫窿穿刺:经穿刺抽出血液、脓液或腹水,有助于鉴别诊断。

(8)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块外观和盆腔、腹腔及横膈等部位,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抽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块的类型、病变范围、粘连情况。

(9)剖腹探查:在有手术指征的条件下,剖腹探查不仅明确诊断,同时也解决了治疗问题。

(10)细胞学检查:可抽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和胸腔积液,行细胞学检查。

(四)常见相关疾病的问诊及查体特点

1.宫颈癌

了解阴道流血情况,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了解阴道排液情况,有无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或米泔样,有腥臭等。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可无明显病灶,查体宫颈光滑或仅为柱状上皮异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宫颈可见息肉状、菜花状赘生物,常伴感染,质脆易出血;内生型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或阴道壁变硬;宫旁组织受累时,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盆腔状。

2.子宫肌瘤

是否伴有月经紊乱、月经过多,异常排液及有无异味,是否伴有腹痛、发热以排除子宫肿瘤及感染。子宫增大,无经血排出,伴有周期性腹痛者,应注意生殖道畸形和子宫积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增大的表现和病史不同,因此应仔细询问予以鉴别。体征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单个实质性球状肿块与子宫有蒂相连。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者子宫均匀增大,脱出于宫颈外口者,窥器检查即可看到子宫颈口处有肿物,粉红色,表面光滑,宫颈四周边缘清楚。若伴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3.卵巢肿块

病史对卵巢非赘生性肿块的鉴别十分重要。应详细系统询问月经情况,是否规律,月经量,有无痛经等。具有活跃功能的卵泡囊肿,可有月经过多、过频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来自中肾管残余的卵巢冠囊肿,一般无特殊症状,仅在增大时偶可感到下腹坠胀。孕、产史,最近有无流产或分娩史,如有葡萄胎,则在扪得盆腔囊肿时多半可能是卵泡膜黄素囊肿。以往有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对诊断炎性肿块有很大启示。不孕及痛经进行性加剧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线索。

4.输卵管肿块

除按一般妇科要求详细询问病史外,输卵管乳头状瘤及原发性输卵管癌有其特异性症状,应详细询问。输卵管癌三联症,即凡中年以上妇女出现阴道排液、腹痛减轻及附近包块,均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由于癌瘤发展过程中伞端为癌瘤组织所堵塞,当管内液体瘀积,内压上升,为了克服峡部对液体排出阻碍,输卵管蠕动加强,临床出现腹痛,随后从阴道排出,排出液体多为黄色浆液性,有时为血性,量可多可少,因而出现了为其他癌瘤所罕见的典型症状。即在腹痛发作后,阴道大量排液,随即腹痛减轻,腹部肿块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三、诊断线路图

图10-8为内生殖器肿块诊断线路图。

四、临床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5岁,已婚aG2P1,LMP年2月3日,因“下腹部包块2年,伴尿频3月”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初潮13岁,3~5/30天,量中,痛经无,于2年前发现下腹正中包块感大小约如拳,当时未重视,未诊治。自觉包块逐渐增大,于3月前开始觉有尿频,无尿痛排尿困难无尿血,至当地诊所按尿路感染治疗一周无效,发病以来无经期,经量改变,无腹痛,偶有肛门下坠感,未给予特殊处理,今来院治疗,子宫前位,大小约8.2cmX9.6cmX9.4cm,于肌壁间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和团块,大者位于子宫后壁,大小约6cmX4.8cmX5.8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CDFI内血流信号部分丰富,内膜厚度5mm,宫腔线显示清楚,宫腔内未见异常,双卵巢显示清楚,未见异常。超声提示:符合多发性子宫肌瘤声像图改变。遂门诊拟“子宫肌瘤”收入院。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步入病房,自动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分泌物少,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如孕10周大小,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辅助检查:年2月10日B超:子宫前位,大小约8.2cmX9.6cmX9.4cm,于肌壁间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和团块,大者位于子宫后壁,大小约6cmX4.8cmX5.8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CDFI内血流信号部分丰富,内膜厚度5mm,宫腔线显示清楚,宫腔内未见异常,双卵巢显示清楚,未见异常。超声提示:符合多发性子宫肌瘤声像图改变。

病史分析:根据患者病例临床特点,45岁女性,有下腹部包块史2年,包块特点位于下腹正中,有增大史,伴尿频而无排尿困难及尿痛,其他情况好。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前位,增大如孕10周大小,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超声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无明显月经改变及其他自觉症状。患者诊断基本明确。应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由于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因此,不影响月经,也无白带异常增多。近3月出现尿频症状,当地诊所以尿路感染治疗无效,考虑是肌瘤增大后压迫膀胱所致可能。进一步检查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尿常规检查排除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症状。

(罗宁、程忠平)

罗宁、程忠平

赞赏

长按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jb/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