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属于中医极富特色的传统外治法之一,该疗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治未病项目之一。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通过药物阳气的疏通获得温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身的目的。
什么是三伏贴
01
三伏贴的渊源
“三伏贴”亦称“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方法。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的特定药材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畅达气血,使药性易于深达脏腑达到治疗目的。
02
三伏贴治疗作用
三伏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舒气健脾、升阳和胃、调节人体的脾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升人体免疫力的效果、能将冬天病情加重的疾病进行缓解调养,然后达到预防或治愈的目的。
临床验证发现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到医院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没再反复发作。
三伏贴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阳虚型的下列各系统病证: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腹痛、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厌食;
骨关节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心脏疾病:
如冠心病、心绞痛等;
亚健康调理:
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等。
妇科疾病调理:
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适应人群及禁忌人群
适应人群:
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禁忌人群:
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严重恶性肿瘤者、严重糖尿病患者、活动期肺结核、出血性疾患、皮肤过敏以及瘢痕体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不适合此疗法;贴敷部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正发烧、咳喘者)暂缓贴治。
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加强:7月31日--8月0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三伏贴后反应及对策
01
皮肤反应
这是敷贴后最常见的反应,也是报道的最多的。一般情况下皮肤出现潮红,发痒,小水疱属于正常反应,也是敷贴有效的表现,之后会遗留局部色素沉着。轻微皮肤发红,发痒,小水疱现象,经对症处理或不处理,大多可于2-4天消失。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如果皮肤反应特别强烈的应求助医生。色素的消失每个人不同,一般半年后可消失,有些人可能会长些。
02
贴完药饼要注意什么?
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但因人而异。药饼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03
三伏贴期间有忌口吗?
敷贴期间禁烟酒,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燥刺激性食品,忌鱼、虾、蟹、海鲜等腥膻,忌狗肉、羊肉和羊肉等发物。
备注
在传统“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基础上,新增特色疗法-中药熏蒸(三伏蒸),利用药物煎煮后产生的蒸汽,通过皮肤、穴位、毛孔吸收后而发挥药理效应。中药熏蒸后全身毛孔张开之时再贴三伏贴,效果更佳哦!
优惠活动走起:
贴三伏送一伏了!!!
亲,还在等什么,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