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诚术精生死时速,分秒必争专家助力

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医院内涵建设和医疗质量,引进开展微创手术,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使我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及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逐年增高,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年03月01日夜间,我院外科接诊一26岁男性患者,主诉“腹痛腹胀伴停止排气排便6小时”,经值班医师查体及完善基本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肠梗阻”,遂急诊收治入院。给予胃肠减压、保留灌肠,静点抗感染、补液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于次日进一步完善腹部CT等检查后继续对症治疗。

于03月03日08点00分患者出现心率、呼吸增快,血压测不出,无尿,四肢冰冷,神志淡漠等症状,当时正值我院外聘专家,医院吴新民主任医师每周四指导查房之际,吴新民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初步考虑“感染性休克、急性肠扭转坏死”可能,患者病情危重,不满足转院条件,需积极纠正休克及急诊手术治疗,外科迅速启动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并上报主管院长及医务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急诊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通力协作,积极扩容纠正休克,于10点30分测患者血压60/40mmHg,心率次/分,呼吸45次/分,氧饱93%,尿量ml。吴新民主任医师指示:若无法解除原发病灶,患者休克不能完全纠正并且有加重可能而危及生命。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启动急诊手术相关流程,麻醉科、急诊ICU医师协作,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支持下,全麻行“剖腹探查、坏死肠管切除、端侧吻合术、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患者近回盲部回肠扭转并坏死,切除坏死组织长度约80cm,端侧吻合一并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暗红色渗出液约ml。医院吴新民主任医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历时约5个多小时。术后患者病情仍危重,未脱离生命危险,遂由手术室直接转入急诊科监护室。

入住监护室患者意识呈镇静状态,心率:次/分,R:18次/分,BP:/90mmHg(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状态下),T:37.8℃。王生科副院长指示:现造成患者感染性休克病灶虽已手术切除,但感染病灶所致的脓毒症分布性休克病理生理状态仍未完全纠正,需积极积极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纠正酸碱失衡治疗。此时患者为术后复苏期,需继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镇静镇痛,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急诊监护室立即启动急危重症抢救流程,急诊科医护人员继续奋战24h,输入液体ml,出量ml。于次日停镇静镇痛药物,患者意识清醒,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持续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压,积极补液并输注同型血浆及白蛋白。3月6日患者呼吸急促,胸闷、气短明显,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少量炎症;右肺下叶实变,考虑炎症;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分次行双侧胸膜腔穿刺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共计ml。考虑患者术后禁食,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发挥中医特色“通腑气、泄肺热”,清除肠道积物、调理脾胃运化,中西医结合使患者转危为安,术后第7天转入外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直至痊愈。

此次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症患者,尤其是外科重症术后与急诊科ICU协同救治,填补了我院此领域临床空白,也标志着我院多学科协作抢救危重症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技术攻关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抢救成功率,真正造福于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jb/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