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爆发于武汉,并迅速波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下文统一简称新冠肺炎,已造成死亡人以上。目前在党中央有力领导和全国各阶层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现阶段仍不能盲目乐观。湖北地区每天仍有新增确诊患者,国外新冠肺炎患者已超4万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新冠肺炎以肺脏为主要侵犯器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和致死原因。不难理解,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根据新冠肺炎的病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介绍胸部CT检查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新冠肺炎的解剖及病理特征气管自上而下依次分为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肺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狭义的肺实质主要指的是肺内支气管树和肺泡,而肺间质一般指以结缔组织为主的框架结构。呼吸系统是COVID-19主要侵袭部位,也是造成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最新病理解剖结果显示,COVID-19重点攻击目标是细支气管、肺泡等,以间质损伤为主,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及透明膜形成,渗出物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肺组织局灶性出血、坏死,甚至出现出血性梗死;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这意味着胸部CT是辅助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
2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应用
2.1CT简介
简单的说,CT就像一台能透视的人体照相机,它能够透过人体扫描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状况,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分辨组织间细微密度的差别,已经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2.2胸部CT对新冠肺炎的诊断价值
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为诊断新冠肺炎提供了金标准。但因其研发时间短,敏感性较低,存在不容忽视的假阴性检测结果;此外在疫情前期,因全国范围内可疑及确诊病例数目大,符合标准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量少,不能完全满足一线需要。而胸部CT常规应用于肺炎疾病诊断,具有检查方便、快捷、已普及的特点。因此在疫情中期曾一度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标准“核酸CT”之争。
现阶段核酸检测已能跟上检测需求,但胸部CT的诊断意义在临床上已被确立。因此,迅速总结新冠肺炎的典型CT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及病史情况,对新冠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意义重大。
医院团队在LancetInfectDis上发布了一项CT影像学研究。他们得出结论:COVID-19肺炎表现为胸部CT异常,甚至在无症状的患者中可观察到从局部单侧到弥漫性双侧磨玻璃样的迅速演变过程,并在1-3周内发展为合并症。结合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COVID-19肺炎的早期诊断。
2.3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胸部CT影像学结果作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之一,具体表现为:新冠肺炎在CT下早期呈现多发的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磨玻璃密度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可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治疗转归期四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除了与其它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不一样,新冠肺炎不同的四个病程阶段的影像表现也不一样。
早期表现新冠肺炎早期病变多呈局限性,亚段或节段性分布,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为著。
患者男,55岁,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发热、咳嗽10天。
重症期表现肺炎进一步进展,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灶阴影以实变灶为主,可伴有少量磨玻璃影和条索影,部分严重患者可见“大白肺”,患者胸腔积液可减少。
患者,男性,39岁,否认武汉接触史,发热、咳嗽10天
转归期表现轻症和普通型病人可自愈,可不留下后遗症。重症尤其是危重症进行过辅助通气或其他对症治疗的患者,度过难关后可能面对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3小结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冠肺炎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灾难也是考验。在此,仅以此科普小文展示一线医务人员总结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向读者传达相对专业全面的信息,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进一步“武装”各位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尽早实现“新冠疫情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素材来源于校科协
徐医青年
作者:18级本科临床8班邹承航
19级本科临床1班张英健
19级本科临床6班汤祥
指导老师: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外科教研室张昊往期回顾
科学防疫科普1
科学防疫科普2
科学防疫科普3
科学防疫科普4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