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钻仁术用爱做仁医
——医院副院长涂祥俊
从医19年来,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对病人耐心真诚,长期坚守临床一线,多次荣获各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涂祥俊上门为贫困群众看病。(高县卫计局供图)
扎根基层,因为那里最需要
年5月,还医院实习的他突然接到老家托人带来的口信:父亲突发疾病,在当地卫生院医治病情恶化,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医院的途中死亡!父亲去世时,年仅52岁!父亲的离世,对他是一个沉痛的打击,是一生无法弥补的伤痛;父亲的离世,让他深深的明白,山区才是一个最缺医少药的地方,基层才是一个最需要医务人员的地方。正因如此,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回到山区去,一定要回到基层去,因为那里太需要,因为那里最需要。于是,毕业后的他直接回到了家医院,从事住院部临床工作,一干就是19年!在临床诊治工作中,他对病人热情、关心体贴,每一个患者无论地位高低、贫穷富贵也一样认真对待,对每个患者的诊治都能做到一丝不苟,竭尽所能。
高县地处山区,大部分病人为山区农民,呼吸内科病员年龄普遍偏大,且文化水平也较低,在沟通和交流上他总是能够做到足够的耐心和细致,比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的使用,如果使用方法不恰当,药物就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力,为此,对每个使用该药的患者,他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亲自示范——用药前要把药物摇匀、喷药时嘴尽量张大、吸入时要缓慢、吸入后要屏气几秒钟、呼气时要尽量缓慢、用药后要漱口……直到病员掌握该项技术后他才离开!虽然呼吸内科的重症病员总是找他看病,然而他的病人平均费用控制的总是全院最低的,疗效也是最好的。
他常说“农民的收入不容易,我行医的目标就是要用最少的费用最大限度的为病员解决问题!这就是扶贫。”医院副院长后,本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减少一线诊疗,可是他仍然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身作则坚守临床一线,值夜班、管床位、看病人,因为很多病人就是认着他来的。一到秋冬季节,他的病人经常维持在三十个以上,巨大的工作量经常延迟下班、加班就是常态化的事情,很多时候要加班到晚上11点后才能回家,待他回到家时,妻子和才几岁的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甚至没少讨妻子的埋怨。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原本可以选择一家工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就邀请他到呼吸内科工作,医院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原单位。这就是他扎根山区,服务为民的最好证明。
涂祥俊仔细为病人检查身体。(高县卫计局供图)
勤钻仁术,源自那份真承诺
广大患者带着痛苦而来,让他们带着微笑离开——这正是他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正是源自这一份真心的承诺,医术的钻研,他一直走在路上,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医学知识,跟上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的步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翻开书本,不忘在各大医学网站学习最新指南、专家共识等。他先后到医院、成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在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及RICU进修学习时,他已经通过了副主任医师考试。当同事问到他为什么还主动申请去进修学习的时候,他回答道:“医院要能为病员足不出县就解决更多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医院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错综复杂、日新月异,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为了更好的向别人学习,他先后加入了宜宾市呼吸专委会、宜宾市肿瘤专委会研讨学习,在各大期刊发表论文数篇,现正和医院医务部共同开展《脑梗塞医院的应用》课题研究。在西南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3年后,率先在高县开展了CT诱导性经皮肺穿刺检查术、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经中心静脉导气胸及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术、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医者仁心,急病人之所急
田申会,高县实验二小教师,是一个慢性咳嗽病患者,一凉必咳,十天半月不见好,每到冬天更难熬,在医院拍了CT等检查都说肺上没问题。到药店、医院看了十多个医生,用了很多消炎药也花了上万元钱就是不见好转。
医院刚来了个看咳嗽的医生,还是个研究生,自然慕名而去。说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果开了0.5元的三天的药!就完全不咳嗽了,让三天后再去看一次也就没有去。
没想到他主动的打了电话来问用药的效果。得知不咳嗽了后告诉我这个病还需要继续用一种吸入的气雾剂治疗8周,治疗之后困扰了我数年之久的咳嗽病再也没有犯过啦!
0.5元的处方,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他关心病人、视病人如亲人,主动打电话给病人问候病情,根治疾病;他医术高超,看病耐心仔细,就连如何用药也说得清清楚楚:用药前要把药物摇匀、喷药时嘴尽量张大、吸入时要缓慢、吸入后要秉气几秒钟、呼气时要尽量缓慢、用药后要漱口……
涂祥俊为基层医生授课。(高县卫计局供图)
共同提高,情系一个大梦想
俗语有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深深的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只有让所有医务人员的水平提高了,医院的水平才能提高,才能造福更多患者和广大老百姓。
正是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深藏着这样一个梦想,所以,自他走上副院长岗位以来,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他坦言:“在全新的管理岗位他感受到了肩上沉沉的担子,需要不断的学习管理知识,参加培训、通过互联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诊疗水平的整体提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基层医务工作者医学基础知识差,同时又缺乏学习的习惯,为改变这种现状,在繁忙工作之余参加了高县电视台《健康小贴士》节目录制近20期,医院下派医生、本院骨干医生等到镇乡讲学、义诊。他经常组织年轻医生、进修、实习医生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关心年轻医生的成才,利用查房期间通过分析住院病人的病情传授临床诊治经验,尽职尽责培养新一代的医学接班人。
由于医学是一门复杂而高深的学科,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难题,所以他经常与宜宾、泸州、成都等地的专家、教授保持联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危重病例随时向上级专家会诊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疑难病例,同时医院解决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危重病例,并乐意解答镇乡、乡村医生打来的医学咨询电话,共同探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省、市、医院的医学领域中起着纽带作用,承上启下,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用心钻仁术,用爱做仁医,正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在事业的道路上,一定不忘初心,因为那里最需要;一定牢记使命,因为那份真承诺;一定不懈追求,因为一个大梦想,为广大山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福音,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宜宾新闻网
点击阅读原文,招聘求职\房屋租售\生意转让\二手物品等自助发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