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
大家好!目前已经进入秋冬季节,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水痘等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聚集性发生,不仅影响幼儿身体健康,而且因病缺课还会耽误课程,重的可影响学校教学秩序。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结膜炎等,该病在冬春季节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流行,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及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
2、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侵犯各种腺体、神经系统、心、肝、肾和关节等器官,引起睾丸炎、胰腺炎和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8-30天,平均18天。常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症状,通常一侧先肿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者,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张口及进食时疼痛加剧。常伴有恶心、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同时累及,腮腺管口红肿。
4、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称为“冬季呕吐病”,78.9%的病例和71.0%的暴发出现在凉爽的季节(10月-次年3月),感染者一般在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常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其传染源为诺如样病毒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幼儿和儿童尤为容易感染。儿童感染者普遍表现为呕吐,成人则以腹泻为多。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等处呈现集体暴发。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暴发流行。病毒还可附着在门把、水龙头上,感染给随后接触的人,如公共场所的门把手、桌椅、扶梯等,甚至空气也会成为传播媒介,患者呕吐或腹泻物干化后,其中的病毒颗粒可以裹挟灰尘形成“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然后沿呼吸道进入人体。
★传染病防控措施
1、接种疫苗是目前最重要、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可有效预防这些疾病发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回家后、玩耍后、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熟菜板、餐具要分开。
(3)睡眠充足,要多饮开水,不喝生水。多吃清淡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4)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室内场所应保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不生食海鲜、水产品以及未煮熟的食物。
3、消毒
(1)煮沸消毒: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餐具要全部被水覆盖,时间15——20分钟。
(2)曝晒消毒:毛巾、被褥等清洗后置阳光下曝晒,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3)勤开窗通风。室内要勤通风,勤锻炼,增强抵抗能力。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玩耍。
★家园配合
请家长密切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北京中科医院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