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阴。
医院外科大楼九楼,烧伤整形科。一群爱心人士带着许多陌生人的关心和爱来到了这里,看望一位电击受伤的退伍军人。
八床。帷帐下,一位男子欠了欠身,想表示他对前来看望他的爱心人士的尊重。
他叫周志明,安居区步云乡黄盐井村,今年35岁。年,他曾在38军服役,军旅生涯虽然不长,却成为了一生难忘的记忆。当他得知爱心人士中有两位退役军人时,他艰难地抬起了右手,向他的“老班长”敬了军礼。
3月17日上午,周志明被安居送往了医院急诊科,当时的周志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但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电击伤情形。中午,他被转至烧伤整形科。
回忆当天被电击的情形,周志明却怎么都记不起来了,“脑海像是断片了似的,很多版本。”科室护士长陈滟说,这是电击很常见的一个后遗症,患者对当时的情形模糊甚至没有记忆。
送至病房的周志明被诊断为:全身多处电击伤、左上肢重度毁损伤、左侧腋动脉栓塞、右侧腹部穿通伤、胸腔积液、气胸、肝功能异常等。
医院的周志明
3月21日,周志明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左上肢被截肢。
“现在主要是等他的身体各项指标回稳,我们会尽快为他进行第二次手术。”主管医生郭忠梁介绍,周志明的右手手指也有很大程度的损伤,但为了让患者以后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会竭尽全力让患者保留一些手指。“能够保留拇指的话也能让他在很大程度上照顾自己。”
可要做手术,摆在周志明面前的,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已做完第一次手术的周志明
周志明家里本是父母,他和弟弟四人,大学毕业的弟弟却在到中江上班不久就患上了扩心病,住院不久便去世了,当时只有25岁。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在外打工的周志明也回到了家乡,照顾两位老人。
周志明的家中环境
这些年来,周志明和父亲都在附近砖厂工作,从事搬运类的体力活。收入绵薄,可周志明认为,只要家人健康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可偏偏命运又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采访间隙,周志明忍不住哼了哼“好痛”,站在一旁的父亲问他怎么办,他说请护士打一针止痛针吧。
“我都会尽力忍,但实在痛得受不了了的话,我还是会打一针止痛针。”锥心之痛,亦让这个坚强的汉子湿了眼眶。
年迈的父亲站在旁边,一脸的无措。对于儿子出事,在另一地打工的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医院照顾儿子。如何办理住院、如何办理救助等,老人都一无所知。“我们科室都会派出人员帮助他办理”护士长陈滟说。
在得知了周志明的情况后,烧伤整形科的医护人员纷纷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父子俩没吃的,他们带来食物,买来热腾腾的饭菜;他们还号召全体人员捐款。记者前去采访时,科室人员正在筹款,想为周志明买一个手机。
因为目前周志明的受伤原因未明,社保部门的帮扶措施只能在查明原因后再进行落实。对于周志明的下一步治疗费用,主管医生郭忠梁说,初步估计至少需要10—15万元。但医院也会从人道主义出发,在目前周志明没有费用的情况下,依然通过相关步骤在积极准备接下来的第二次手术,希望为患者的生存和恢复提供尽可能的保障。
爱心人士为周志明捐款
下午的病房,几位爱心人士来到了周志明的床前,送上了市内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的捐款近万元;同时,市广播电台通过自发组织,亦筹集了市内爱心人士的捐款元,他们均将爱心款项交给了周志明,鼓励他振作起来,努力生活下去。
躺在病床上的周志明几次挣扎着想坐起来,他说,“谢谢大家来看望他”,他说,此次若渡过难关,活着回家,他一定“自力更生,不给政府人民增添负担”。
本报记者何杨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