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这是我第二次在家人就医问题上,犯本质性错误。
我很埋怨自己。
我征得母亲同意,尽可能客观记录并发布其诊疗细节。
希望每一位看者都能以我为戒。
所谓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生活规律、没有高危因素——都不是“我不会生癌”的理由,也不是“没什么大事,医院”的借口。
人在疾病面前,不存在绝缘的侥幸。
我祈祷,这篇文章会成为一部长篇连续剧,没有写完的那天。?
来源丨医学界
年2月12日
我开始恐吓亲妈
一大早,朋友圈开始狂转《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
虽然初读之下,我心里有各种疑虑,但我仍转发给我妈,附上一句恐吓:花了几百万都没治好感冒,人也死了,一家人受累!医院看看吧!
此时,我妈已咳嗽半个月。
最初,她坚持只是嗓子痒,只是普通感冒,找出我喝剩的止咳药,自疗。“不发烧、不流鼻涕,去医院干嘛!”
后来,我在深夜被我妈的咳嗽惊醒。隔着两道门,我能想象出她憋红脸、喘不上气的样子。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你咳嗽太凶,别是肺炎。”
“就是干咳,痰都没有。去干嘛?”
“看过才放心呀。”
“哦哦。”我妈应承下来,然后跑到家门口的民营诊所。
据说,她给坐诊的全科医生描述了一通症状,量血压,测体温,没验血,没拍片。最后,拿回一盒止咳药、一盒化痰药。
“医生说没大问题,就是感冒。”我妈肯定地说。
“你自己在上海,我不放心。”我努力劝说。
于是,我妈陪着我,从上海到成都。2年后,又收拾东西,搬回上海。
我的体力智力注意力,完全被新生活新适应所占据。“或许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好得慢。”我不孝地如此安慰自己。
2月11日,我们飞抵上海。一路上,我妈的咳嗽一阵凶过一阵。每一次发作,都以一口黄痰结束。3个小时的飞行+40分钟的路面,她用掉一盒抽的纸巾。
“医院!医院还没放假,马上去。”回忆起当时自己不耐烦、焦躁、感觉事儿事儿的语调,我都想抽自己。
我应该好好说,你病得很凶,危害非常大……
(你们见到的本文,是这样码出来的。)
年2月13日
医院人少呀!
确实咳得睡不着呀。我妈终于同意就医。
“我今天去A医院(医院)采访。我先出发,医院挂个呼吸内科。然后给我打电话。”出门前,我反复提醒我妈。
“哦哦。”我妈点头应承。
我一忙起来,没有时间概念。等到想起要陪看病时,已经中午。
“妈,你到哪儿啦?”我电话之。
“我在**(医院),医生说是肺炎,在挂水。”我妈答。
“你为什么不来A医院?”我急了。
“肺炎又不是大毛病。这里人不多,我一到就看上了。医生验了血,拍了片子。我药水快挂完了。”
唉。我叹一口气。“我马上回家。到家细说。”
回家一看就诊资料:我妈是在家门口的养老院兼社区诊所拍胸片,在医院验血。据老太太复述,她最初就想在养老院检查、开药。但胸片拍出来,养老院建议其转院:“这我们治不了。”
医院结合血液指标和胸片结果,诊断为肺炎,开了阿奇霉素(输液用)、氨咖黄敏口服溶液、维生素B6(输液用)。输液到年初二,再复查——这天,内科医师值班出诊。
我拍下所有的药、检查结果。在线付费咨询一位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我想多知道一些生活注意事项、复查复诊事宜、转院标准。我妈耳朵不好,她记不起医院有没有说过这些。
那位主任医师给出“疑似肺炎”的回复。还问了一句:有没有CT报告?
“医院说,有胸片,就不做CT了。两个是一样的。”我妈回忆。
这天晚上,她似乎咳得没那么凶了。
(医院的流程真心快,不排队。)
年2月17日
一次未被记录在册的复诊
大年初二早7点半。春节里的马路,空荡荡。
今天,我们母女俩去复查。
挂完号,进诊室,一个中年女医生坐着。无人候诊,到了就看。
“什么情况?”她问。
我掏出我妈的病历本和5天前的检查报告,再从15天前老太太不舒服说起。
女医生打断我:“先去验血。看报告再说。”
8:00挂上号。8:05,我妈手指头被扎一下。不到8点半,出报告。中性细胞比率,↑。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他,都在参考范围内。
白细胞正常,就该是没炎症了吧?!我回诊室的步子迈得又大又轻快。
“有好转,但没好透,还有点炎症。继续输液吧。”女医生面无表情说。
“医生,是哪个指标不正常呀?”
“输液输几天啦?”女医生转而问其他。
好吧。输了4天,阿奇霉素。今天再输,就是第5天。
“这个药还能接着用。再输两天。初四有内科门诊,到时再来复查。”女医生在电脑上啪啪按了几下。一张医嘱开好了。
整个就诊过程中,她没有翻开过我妈的病历本。
医院,我又拍下验血报告,上传网络,二度在线付费咨询上文所述的主任医师。我想闹明白究竟是哪个指标,让街道作出“没好透、继续输液”的医嘱。还是说,因为我反复说老太太咳嗽,所以医生认为得继续输液?
这一次,网络回复是:血常规正常。咳嗽可能是气道反应性增强,属过敏反应。用药两周后,要复查CT。
“血常规正常了,还挂水不挂?”我有点犹豫。
我妈觉得,药都开了,就当巩固疗程吧。
输!
晚上,我妈又开始咳嗽。她说,就是冷空气刺激的,没大事。病么,总是要一点点好。医院。
(来,看天书。)
年2月19日
去三甲,你必须去三甲!
大过年的,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我连眉毛都没画过一笔。我太需要放飞自我,哪怕就是坐一天长途车,也感觉赚到。
我叮嘱我妈:A医院今天开门诊,去挂个呼吸内科号。“你的咳嗽没有改观,这不对劲。”
我妈点头。
车行至嘉兴,我复查结果如何?
“A医院人太多。有多个人在排队。我又回医院。马上轮到我了……”亲妈匆匆挂断。
又过了一会儿,我妈医生没做检查,言还有感染,换了一个抗生素,继续输液。
“妈,你马上去A医院!如果你嫌人多,那就去B医院(也是三甲)。不管多少人,都去排队。怎么可以不检查就输液!如果你好了,不用输。如果你没好,输了也未必有用。”
老太太默了片刻,答:“我吃了午饭过去。”
到晚上五六点,我又“我们7点左右回。检查怎么样?”
“到A医院看急诊,做了CT。医生说,可以用医院的药,回街道输液。还要我初七去呼吸内科复查。”我妈顿了顿,又说,“你回来自己看检查结果嘛。”
晚上10点多,我到家,累崩。洗澡前,我瞥到餐桌上放着病历本,心想:明天,明天早上再看。
(来张亲妈照。)
年2月22日
医生压低嗓门:可能是癌症
按我的计划,上午,妈妈应在A医院复查。下午去C医院看乳腺炎专科门诊。初八,我要带孩子出国。我要在走前,知道母亲是健康的——或,至少疾病可控可治。
8点半左右,轮到我们。A医院医生看着自家出的CT报告,声调异常:“这个报告不太好。右肺有占位、伴阻塞性炎症,有胸腔积液。之前医生没叫你们住院吗?”
我掏包,把我妈所有验血、胸片都找出来,递给医生:“之前在街道说是肺炎。一直输液。她右侧乳房原先有毛病,乳腺炎,医生说烂得很深,会不会是乳房……”
“这是肺,和乳房没关系。”医生在报告上戳戳点点,“肺占位、阻塞性炎症,说明这里有东西,积液出不来。这个东西有6.0*5.9公分,应该长了一段时间。之前没不舒服吗?很有可能是……”
她不说话了。而是在纸上写着:癌症。
“你们考虑一下,住院吗?”
“住。今天能住进来吗?”
“最近病房很满。”医生写好住院单,拍照片,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