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医师定位下的胸腔穿刺术真的准确吗

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比如B超医师定位描述有中等量的胸腔积液,但是我们在床旁怎么穿也穿不到胸水,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是相互沟通不够,B超医生不理解临床医生要什么,临床医生不理解B超医生写什么,所以B超医生常说给他们一个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不过临床医师已经说了,我只要定位,打个叉叉嘛,你以为在皮肤上打个叉叉就万事大吉了吗?非也。

先说说B超医生究竟干了一些神马?首先他们会要病人摆出一个pos,注意这个pos和我们胸穿的pos不太一样,所以这里就有陷阱,一针下去可能会碰到骨头,如果经常这样亲们会表示鸭梨山大,摆好pos之后不同B超医生有不同做法,有的会通用探头水平向上打出个膈面,如果有水一层一层往上扫,同时看看有没有包裹,絮状漂浮,胸水活动度,粘稠性等等。

下面是关键,给胸水定位无论在哪个径线(通常都是肩胛下线)探头都是垂直的,就是和脊柱是平行的,在这个基础上扫出皮肤厚度,无回声区(现在不写液性暗区,也就是告诉临床医生不一定是胸腔积液哦。如果是肺水肿我也不负责,亲们可要小心,无回声区前后径,上下径,有的还有左右径,好心一点写上安全进针距离,大概估个液体量,最后定个叉叉。

这里面就有很多安全隐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报告,我们把这个图转90度这样就符合我们的审美要求了,首先我们分清哪里是皮肤,哪里是胸水,哪里是被压迫肺下缘,哪里是膈肌上缘,注意我旁边附了一张小图,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了,还有不明白的吗?还有一个常见的客观原因,比如说患者体位的问题,在B超室是坐位,在病房是斜坡卧位,体位一致很重要。另外,就是要注意穿刺针与探头方向的一致性。

问题出来了,有些B超医生把前后径定位在绿线1处,这个很危险,不但无法估计胸水量,而且胸水少时这个前后径很细,就是一条小缝,歪一点就扎到肺了,临床医生以为胸水很多,深度10cm呢,一针下去就到肺了。

绿线2是上下径,这个上下径应该定在哪个位置也是靠感觉,现在很多B超医生把前后径定在红线3处,这样比较合适,但斜到什么水平临床医生全然不知。

B超医生以为临床医生都懂得看超声报告,我不知道大家过去是不是都注意到了,认真看图了吗?现在我把图转90度竖起来,恢复B超报告排版样式,顺便纠正一条线,大家都看懂了吗?

我们对于胸腔穿刺术的经验是运用床旁超声先对胸水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包括确定穿刺的部位(长轴、短轴切面),穿刺的角度,评估穿刺针的深度(避免用力按压皮肤),积液量(20×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距离mm),以及局部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肋间血管、肋间神经、确定肋间隙等等)。对于少量的胸腔积液我们可以使用实时的超声引导穿刺置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ycjy/7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