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教学查房啦遇见ldquo发

背景

教学查房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主持者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以真实病例为教授内容、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传授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临床团队教学活动。

教学查房进行中

教学查房病例

患者女,60岁,农民,发热3天入院。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发热时伴头痛、乏力,伴畏寒,自服“泰诺”治疗,体温在37.6℃—38.5℃之间波动。

来自规培医师张磊的对话

徒:级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张磊

呼吸内科是我进入规培的第一个科室,医院工作的第一个月。8月26日,我有幸作为主要被指导学员参加了呼吸内科余莉副主任教学查房。

得知需要参加本次教学查房后,我便开始了积极准备。我进行了两方面准备:(一)患者的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二)相关医学知识准备,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准确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哪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诊断,以及治疗方案。

病例信息

病史: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夜间盗汗,无喷射性呕吐,无胸闷气闭,无胸痛及放射痛,无铁锈色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心悸,无咽痛声嘶,无肌肉酸痛,无四肢关节疼痛,无腰痛眼眶痛,无禽类接触史。

查体:T36.8℃,P77次/分,R18次/分,Bp/69mmHg。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尚平,唇无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HR77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NS(-)。

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炎症伴部分实变;两肺下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少许慢性炎症。

胸部CT(肺窗)

胸部CT平扫(纵隔窗)

CT矢状位重建

(可清晰显示位于右肺上叶的渗出性病变)

唐老师来读片

影像表现:两肺纹理走行如常,右肺上叶见散在的片絮状模糊影;两肺下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见条索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稍模糊。气管及诸支气管腔通畅。纵隔内各结构清晰,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心脏及主动脉大小形态无异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可见小斑片钙化影。两侧胸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影,右侧胸膜稍增厚,胸壁软组织无殊。

影像诊断:1、右肺上叶炎症伴部分实变;两肺下叶及左肺上叶下舌段少许慢性炎症,请结合临床随诊。2、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4、右侧胸膜稍增厚。

张磊:

教学查房时,余老师并没有打算用PPT,我先口头汇报病史,然后至床旁补充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这部分是我比较欠缺的。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检查,体格检查时没有按照视触叩听的顺序,各个系统检查时也有些混乱。余莉老师及时给我指出了不足之处,并且示范了规的体格检查。这一部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对胸部体格检查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教学查房讨论环节,余老师的引导非常精彩。在我小结病例后,余老师先带我们一起解读了这位患者的胸部CT。陆续提出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对本以为非常简单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有了不一样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在余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段抽丝剥茧的过程,我们短时间内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了更系统更准确的认识,今后遇到这种患者,我们会能更准确地诊断,评估、治疗。

余老师的问题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欢迎围观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

诊断标准有那几条?

如何从临床表现上、影像学上、实验室检查上初步区分感染和非感染?

肺部查体问题:正常呼吸频率?叩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啰音?

CRUB-65评分如何评?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有那几条?

CAP的常见致病菌、HAP的常见致病菌,特殊人群的特征?

炎性指标有哪些?意义如何?

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当治疗效果不佳时怎么办?

关于这次教学查房,我的感受颇多:

基础知识的扎实,比如体格检查应该作为重中之重来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提出诊断依据

诊疗思路的规范性非常重要。规范化的诊疗思路及诊疗方案,也是我们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目标

要学会根据患者提供的线索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准确诊断

规范的无菌操作,是每位医生的必修课(体格检查之前必须要洗手)

多跟老师学习,不仅仅是教学查房,平时的工作中也要重视。

希望在未来的三年中,我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在临床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临床技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来自带教老师余莉的对话

师:余莉,呼吸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

8月26日,我接到教学查房任务,教学对象是规培第一年的学员和实习医生,基本是刚刚踏上临床工作的新手,医院工作、实习的第一个月。我选择了入院3天比较典型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查房。

本次教学查房的重点是通过查房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思路。过程上具体分为四部分:

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本次学习的目的。

床边教学,包括学员的病史汇报、体检,及时给予纠正和补充。

点评病历书写。

围绕该病例进行诊断分析。

第四部分是整个过程的重点,要让学员们在纷乱的信息中理清头绪,抓住所发现的线索,抽丝剥茧达到最终目的。我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流程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诊断——鉴别诊断——评估——经验性治疗——再评估——随访,逐步引导学员进行思考,结合临床实践强调流程规范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引导方式上,为了充分让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先让学生进行总结,然后基于他们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也是“诊断学生”的过程,能使他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对肺炎诊疗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

敲黑板了!

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余莉老师的小黑板

张磊医师在教学查房后

总结的CAP诊疗六步法

第一步: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

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对于临床疑似CAP患者,要注意与肺结核等特殊感染以及非感染病因进行初步鉴别。

第二步:评估CAP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场所(门诊还是住院,还是ICU)

建议使用CURB-65评分作为判断CAP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标准。根据重症CAP主要临床特征建立的PIRO评分系统:

易感因素(Predisposition)

感染(Infection)

临床应答(Response)

器官功能障碍(Organdysfunction)

评分系统帮助掌握重症肺炎的诊断依据,并且在此处强调全面病史采集和查体的重要性。

第三步:推测CAP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

CAP诊断过程中最难是对病原体的判断,常需考虑以下问题:

是常见的病原体还是少见的病原体?

革兰阴性菌在CAP中地位如何?

CAP常见病原体耐药情况?

第四步:合理安排病原学检查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

门诊轻症CAP患者:

除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外,在门诊接受治疗的轻症CAP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

住院CAP患者:

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具体做哪项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

痰涂片、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防污染毛刷涂片(需包含细菌和真菌)

胸腔积液培养、胸水涂片

血培养(需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筛查(包含核酸、抗原及抗体)、衣支原体及军团菌血清抗体及核酸、T-spot试验、G试验、GM试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

军团菌尿抗原、肺炎链球菌尿抗原6.肺穿刺活检病理、涂片(需包括细菌、真菌)

当经验性抗感染疗效不佳需要进行调整时,合理的病原学检查尤其重要(IA)

第五步:初始治疗后72小时内进行病情评价

大多数CAP患者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临床症状改善,但影像学改善滞后于临床症状

应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对病情进行评价,只要临床表现无恶化,可继续观察,不必急于更换抗感染药物

一旦发现体温不退、临床症状不改善如何进行分析:诊断是否正确(再次鉴别诊断);是否合并其他感染因素;抗菌素是否覆盖可能病原体

第六步:随访,健康宣教

治疗后随访:

症状是否完全消失,复查影像学

健康宣教:

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营养

保持口腔健康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接种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神秘嘉宾敲黑板!

唐俊军

放射科基地教学秘书

医院优秀带教老师

如何阅读胸部CT?

1.胸部CT检查是胸部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胸部CT检查的必要性更加被广大的医生甚至普通百姓所了解。

2.首先我们要了解胸部CT的检查方法和适用范围。

A.胸部CT分为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检查可以提供更多血管及病变的强化程度等信息。

B.胸部CT的适用范围:肺部疾病、纵隔肿块及心脏大血管的观察、胸腔及胸壁病变、胸部骨骼等。

C.胸部CT的基本概念及术语:CT值(对应组织的密度概念)、窗宽及窗位(利于图像的观察)、重建技术(多平面显示病变)

3.胸部CT的正常解剖结构:通过上下层面便于认识结构和理解,初学不要单独记忆某一个层面的各个结构,不但容易忘记,而且不利于解剖结构整体性的建立,如主动脉可追踪其走行,了解解剖走行、临近结构及重要分支。下图是CT肺段的定位小口诀:

4.在掌握正常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肺部的基本病变及表现,了解各基本病变多见于哪种疾病,如渗出性病变多见于急性炎症等,在学习中多结合具体临床病例,有利于疾病的认识和影像表现的深入理解。

—写在后面的话—

余莉老师的查房很让我们惊艳,查房很传统,没有准备PPT,学员也都临床经验尚浅。整个查房通过互动不断“诊断”学员,启发学员的思考和表达,每个学员都在自我补充和寻径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余莉、张磊

组稿:李颖

编辑:胡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szl/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