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有可能感染疾病。此病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期女性病人可以有月经不调。临床上结核病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其中继发型肺结核又分为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
二、主要病因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可引起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2、免疫功能低下、滥用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可增加罹患肺结核的风险。
三、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少见。
四、好发人群
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例如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糖尿病患者。另外,生活贫穷、居住拥挤、营养不良者易感染。
五、症状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等,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健康体检中发现。
1、典型症状
发热
发热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体温逐渐升高,而且发热的持续时间较长,多达数周以上,呈不规则热,常呈低度或中等程度热,体温在37℃~38℃之间,发热的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咳嗽、咳痰
肺结核最常见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若合并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盗汗
盗汗是肺结核患者的症状之一。盗汗指患者熟睡时出现出汗,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体质虚弱的患者。
疲乏无力
约有50%的肺结核患者表现疲乏无力。虽然该症状非结核病所特有症状,但长期疲乏无力,排除工作、生活劳累因素外,应敦促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结核病筛查。
体重减轻
轻型肺结核患者由于食欲不振以及发热消耗等致体重下降;重者由于长期厌食、发热等慢性消耗,以致极度消瘦,呈现恶液质状态。
血液系统异常
肺结核患者血象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较高及轻度贫血;少数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或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提示骨髓抑制,罕见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内分泌功能紊乱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女性月经失调和闭经。
结核超敏感综合征
由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类似风湿热,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关节炎、疱疹性结膜角膜炎及结节性红斑。发生频率为10%~20%,青年女性患者多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多见于下肢胫前或踝关节附近,常表现为多发性、易于融合、周围组织水肿等特点。
2、其他症状
咯血
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咯血量由咯血痰至大咯血不等,多数患者为小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
胸痛
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时可于发病初期表现出胸痛,为针刺样疼痛或钝痛,可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
呼吸困难
多见于病变广泛致呼吸面积减少者,诸如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并发症
肺结核感染播散到其他脏器,如肝、肾、卵巢和子宫等,还可以导致干酪样肺炎、结核性肺空洞。
抗结核药物所致的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伤等。
六、就医
肺结核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及时治疗。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夜间盗汗、疲乏无力等症状,医院就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左右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