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立体运营服务商·医联管家
李睿医生互动问答
李睿
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联盟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委员
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6月2日李睿医生互动答疑语音完整版
向上滑动阅览各脏腑与脾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心血养神与脾主运化方面的关系。
2、肺与脾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的关系,即气的生成、水液代谢。
3、肝与脾的关系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因此,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消化和血液两个方面。
4、肾与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脾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5、胃与脾的关系
脾与胃在五行属土,位居中焦,以膜相连,经络互相联络而构成脏腑表里配合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输布的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与胃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
胸腔积液
01胸腔积液定义
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腔积液两类。
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
02中医“悬饮”
悬饮,是指水饮之邪渗流于两胁之下,停积不散,如物悬空,阻滞了阴阳气血的升降输布,而发生咳嗽、气急、胸胁作痛的病症。
发病机理:
肺失宣发、肃降;
脾不能运化;
肾失蒸腾、气化;
三焦通调水道不利。
03中医辨证分型及表现
邪犯胸肺证
心下痞硬,寒热往来,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干呕,口干,咽干。
饮停胸胁证
病侧胁间胀满,甚则可见胸廓隆起,咳唾引痛,咳逆气喘、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一侧。
络气不和证
胸胁疼痛,胸部灼痛或刺痛,呼吸不畅,甚则迁延不已,天阴更甚。
阴虚内热证
胸胁闷痛,咳呛时作,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1.肺部多发结节导致胸积水,请问艾灸哪些穴位?
中医认为水为阴寒之邪,艾灸可以宣肺解表,散寒除湿;
推荐穴位:中脘
艾灸要求:要使热力渗透,灸至后背发汗为佳。
2.乳腺癌1年多,目前问题是,多年来大便费力,没有便意,溏稀,肠镜正常,不想靠香丹清、麻仁丸维持,近期吃了3个月补脾中药,并且多吃水果蔬菜都没用,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
中医治病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不喜寒凉。
问题中提到多年来大便费力,没有便意且便溏稀,初步判断脾气虚弱,且阳虚;发现乳腺癌1年多,表明正虚邪实。
水果多属于凉甜之物,对于补脾没有益处,且会破坏中药的整体治疗,也不利于癌症的防治。
建议:忌凉甜,少生气,配合艾灸
穴位推荐:中脘、天枢
3.骨肉瘤转肺,去年化疗放疗,病情控制住了,最近身体挺好的,但是前天一只眼睛突然充血,视力不受影响,请问跟肿瘤有关吗?医院治疗吗?
骨肉瘤的突出症状是肿瘤部位的疼痛,由肿瘤组织浸蚀和溶解骨皮质所致。
临床表现有:
疼痛、肿块、跛行
全身状况一般较差,表现为发热、不适、体重下降、贫血以至衰竭。
个别病例肿瘤增长很快,早期就发生肺部转移,致全身状况恶化。瘤体部位的病理骨折使症状更加明显。
中医临床认为,骨肉瘤证候病机以血瘀、阳虚、痰阻较常见;脏腑病位主要涉及肾、肝、脾。
眼睛充血提示气固摄无力,导致血溢脉外;
日常建议:少生气,配合艾灸
穴位推荐:中脘
4.家中85岁老人,患有老年痴呆,近半年多尿床,白天正常,夜里尿床,请问可以艾灸吗,灸哪些穴位?
老年性痴呆,其特征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智能减退、行为及性格改变,影响工作生活,并随着时间延长渐渐加重。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症的产生主要与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海”,脑与人体的精神、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密切相关。
治疗当以益肾健脑、填髓增智为主,兼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常见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症见烦躁易怒,头晕健忘,舌质红,脉弦细等。这种类型一般伴有高血压病史,发病较快。
思虑伤脾型:症见精神疲惫,食少心悸,形体消瘦,健忘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等。
肾精亏虚型:症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脉沉细、症状逐渐加重。
痰湿蒙闭型:症见精神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默默不语、形体肥胖、舌质淡滑、脉濡细。
艾灸穴位推荐:百会、中脘、关元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差异不同,请根据您的需求酌情就医。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实用,让您受益,欢迎您邀请身边的家人、朋友加入,李睿医生将在每周二、六晚上8:00定期在线为朋友们答疑解惑,获取更多健康知识,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