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三堂写作自习课我心中的中

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http://m.39.net/pf/a_4659344.html

年第三堂写作自习课--我心中的中医

在华夏文明传承中,医学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本无所谓中医的概念。随西风东渐而形成两个医学体系的并存,才开始有了西医与中医的特定称谓。

百年来,随国运的起伏,中医经历了受到西医巨大挑战而几乎被全盘取代,以及提倡“古为今用”尝试中西医结合的不同阶段。至今式微的中医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是废是存仍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

鉴于中医药在非典以及当前新冠疫情中所起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医,是否应为其正名承认其地位,再一次被广泛讨论。于是谜友群的四月写作自习课为此而开课,写出每一个人心中的中医。

结集后,课代表梁强写到:四月份自习课《我心中的中医》,共收到十一篇文章。谜友的文章里既有李征老师学医行医的心得和实践,也有大家在生活当中,自己对中医药的所见所闻的亲身体会。字里行间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让中医有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两条腿走路,会让我们更加行稳至远。

门外汉看中医

梁强

每遇大疫,总会有中医的身影。近年来,从抗击非典到这次参加新冠病毒阻击战,中医的每一次登场,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证明了中医在当今医疗救治体系中的不可或缺,让人们再次刮目相看。

从疫情开始蔓延,各路专家齐聚一堂,共研治疗方案,也许是吸取非典治疗过程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西医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牵头,中医以仝小林、张伯礼院士担纲,组成了中西医结合的专家组,面对新冠病毒,中西合璧,综合诊疗,演绎了一曲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交响乐!

宅家看着这一幕幕中西医联合抗疫的画面和评论,自己不由地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寻医问药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九九五年的春季,我爱人发现皮肤出现了过敏的症状,去医院诊疗,拿到血液化验单一看,化验的结果是有二十六种过敏源。我当时还开玩笑说,这怎么可能?那岂不是要住在真空的环境里才可以生存。

毕竟是刚刚病发,吃了点防过敏的药输了些抗生激素,好像病情也压了下去。于是也就不在意了。可过了一段时间,病又复发了。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仅是沿用了原来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治了两年多,可病就是不见彻底的好转。

抗生激素用多了,可能身体的抗药性也有了,抑制病菌发作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了。医院的专家门诊,但诊断的结果却是一致的,即由急性转为慢性病了,按医生专家的说法,那是要做好长期服药的思想准备了。病久治不愈,她的心态也逐渐地起了一些变化。凡是她认为对皮肤有影响的环境,都会小心翼翼,严加防范,对食物也产生了偏食的现象。因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反应,也变得让常人难以理解。

看到她每次发病,奇痒难忍,寝食难安的样子,确实有种爱莫能助的绝望感觉!既然此路不通,我建议是否可以找中医试试,虽然她对中医有些偏见,但病至如此,她也别无选择了。医院挂了一位老中医的号,老先生诊疗时看了一下舌苔,切了一下脉,问了一下发病的过程。很肯定地诊断出了病因:脾虚体湿而引起的皮肤病。因为体内湿气太重了,要根治必须要先祛湿邪,同时要调理好脾胃。

按医生开的药方和医嘱,一方面用药治疗,一方面也注意了饮食上的调整,膳食上也经常煲一些清热利湿的汤。听朋友介绍,利用酿酒后的酒糟煮水外洗。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好像病情有了好转,到了发病的春季,皮肤过敏症状减弱了许多。看到了希望,也就在于坚持了,根据她的体质的变化,医生不断调整治疗的药方剂,也用艾灸的方法进行了调理,前后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皮肤上的湿疹虽然基本治好了,但她心理上还是留下了阴影。

陪着爱人走过这几年的治疗过程,对于甚少看病的我,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如果轻症时,能尽快找到病发的内因,对症下药,表里兼治,才是控制病情加重的有效办法。

中医药在这次抗疫中,大显身手,临床显示的数据表明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医院里,大量的轻症病人采用了中医药治疗,对减少轻症转变为重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中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就象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处事不惊,以不变应万变。面对高发病、疑难杂症,都起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作用!

我心中的中医

李征

我喜欢中医。我大学毕业回单位以后,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按摩。我中医按摩的师承是:医院御医。老师刘百川,我是他的记名弟子。当我见我的中医老师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十七、八年的按摩经历了。我是做为一名病人去的老师家。老师知道我会正骨按摩,但我治不了我自己的病。我87年由于技术工作忙,无暇顾及身体不慎得了中风,后经针灸治疗,虽然好了但留下了后遗症。93年一年之中犯了三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我按摩的朋友帮我治好了,但不注意经常也会故伎重演。犯病时生不如死,去老师那儿既看病,也有向她学习中医的心思。

有意思的是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她的学生,她给她的病人介绍我说这是“李大夫”。我一个中医按摩业余爱好者,怎么能在她面前称“大夫”哪,这称呼回到家怎么琢磨怎么不是滋味。我虽然是去找她看病,但我也有向她学习中医的願望啊。不行,我得表个态,我得把我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和爱人合计了一下,第二天来到老师家里,打定了主意正正经经向老师表个态。我向老师说:“老师,我已经没有父母了,在家里也没有人能说我了,到您这儿来我就是让您说的。我第一要向您学怎么做人,第二跟您学您的医术。”老师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她接纳了我这个学生。

但是,紧跟着老师就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老师知道我爱看书,家里也有藏书。她就和我说:“想和我学医,就不许看书,把你家里的书都烧了。就听我讲,讲对的要听,讲错的也要听。看书,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书不是给你写的,那是作者写给自己的。”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有一点老师为什么说:她说得对的要听,错的也要听?难道老师还能教学生错的吗?可是又一想,突然恍然大悟,哪里是老师讲错了,分明是自己有先入为主的錯误认知,才导致误解老师的教诲。错在自己,明在师尊!老师出的难题,与其说是难题,不如说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

从此,恩师给我领上了一条明光大道,不是星光大道。授业解惑在我恩师身上做到了,博大精深的国粹中医殿堂,是恩师一步一步给我引入的。我心中的中医和太极拳一样成为我终生相伴的良师益友。

老师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为了回报老师教学的成果下面分享我行医的几个小故事,也借此机会像老师汇报点滴:

二十四小时开机

故事发生在年2月15日凌晨零点25分。病人是我朋友的岳母,年令76岁,天津人。初诊时间:年2月15日请注意这个时间点。病史:

1.糖尿病5~6年,打胰岛素2年;

2.高血压1.5年了,吃降压药;

3.冠心病20年以上;

4.白内障,右耳失聪,左耳轻。

5.脾上血管瘤5~6年。

6.年春节前,医院确诊为肺癌。医院做胸腔积液抽水。

以上是病人初诊时的宿疾陈病。来我这看病之前,医院已经和他们家属交待了病人只能活三、四个月。到我这儿来我就按着中医的诊断手段望闻问切做常规诊断。问诊听病人主诉,号脉开方。病人高龄,病情复杂,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的原则是:寻问病因,活血化瘀,健脾消肿等等。由于辨证施治对症用药准确,渐渐的病情有所缓解,血压降下来了,水肿消了。这样就到了年的2月份。

那时候手机还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jyzd/5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