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日迎来大考,全民核酸检验目前封控效果。
4.26日上海疫情简报
1.每日新增
这个可以直观反应疫情增长。
4.22日的数值又一次上扬,应该只是虚惊一场。
对于这次突然上扬,可能是上海发布的滞后,有些统计数据隔了几天才发布引起,疾控和卫计委这段时间工作量突增,居民上报也要经过流程,难免会数据滞后。
新增的变化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2.关于分区的统计,我们看下一个表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面清零,在非封控,流动人群中发现的病例,
这个就是之前上海号称精准防控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只要这个控制在0,说明我们的流调做的足够好,抢在病毒前一步隔离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上表对总的非封控感染人数进行了简单的降序排序。可以看到,市区的社会面仍然严峻。郊区控制相对理想。
毕竟未来政策肯定分区施行,既然说到分区,我们就把上海16个区近一周来非封控状态下感染人数,来逐个分析下,大致心里有数,何时自己所在的区会社会面清零。
具体各区何时清零,看各个区的造化啦。
不过仔细看看数据,可以看到,市区里面,黄浦,长宁,静安,普陀,金山,青浦,奉贤,崇明这几个区都已经明显好转,可是杨浦,宝山,嘉定都不容乐观。
3.疫情的总增长,
可以看到总数已经到达约53万例,按照上海万人来计算,目前约47个上海市民,有一个感染。这个还是郊区相对较低感染率拉低的全上海平均数。
还有一个数据比较有意思,上海所有53万例感染人群中有例是有症状的,有症状的发生率只有8.10%,这仍然远低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英国,香港的20%和长春的20%,具体原因还有待深究。
(也许是上海全民核酸做的更彻底,更多无症状被发现所以拉低,不过这只是推测,如果按照这个8%的比例或者20%的比例,其实现在北京公布的最新新冠数据会发现,还有很多几十例无症状没有被发现。)
4.死亡病例
目前上海在停止报告具体年龄范围一周后,再次发布具体年龄范围(可能为了防止引起舆论压力)
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52例。平均年龄83.1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岁。52位患者均合并有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肝脏肿瘤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3级(极高危)、糖尿病、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
4月24日新增本土死亡51例。平均年龄84.2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7位,最大年龄岁。
51位患者基础疾病严重,累及多个脏器,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梗后遗症、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
4月23日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
39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报道出新增本土死亡12例。平均年龄88.2岁,最大年龄99岁。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脑梗后遗症等。患者入院后,因原发基础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
4月22日有新增本土死亡11例。平均年龄84.2岁,最大年龄94岁(2例)。11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终末期,脑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
4月21日报道8例,平均年龄77.5岁,最大年龄93岁。
4月20日报道的有60岁以下2人,一人合并有晚期肺癌、胸腔积液、另外一人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结下,疫情之下,死亡病例的高频词都是心梗,脑梗,尿毒症等,可能急诊的介入及日常透析无法正常开展。保护好心脑血管尤为重要。上海医疗资源这么丰富,目前也是不堪一击。
目前上海死亡病例总共为例,死亡率约为万分之3.58。通俗说,大约人左右感染新冠,会有一人死亡,死亡人群合并较多并发症。目前已知公布出来的的最小死亡年龄为33岁。上海发布所有死亡病例的直接死亡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5.每日增长率统计
根据每日数字统计,我们看最后一列累计增长速度大致在持续下降。
下图中可以看到,这个下降率也是很好的拟合指数模型,并且指数曲线的拟合指数R2非常趋近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