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所引起的思考一

白癜风怎麽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06972.html

前些天急诊科会诊。一名30岁女性患者,发热伴有咽痛7天入院。7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有寒战,于私人诊所就诊,肌肉注射一支药物,药物名称及剂量不明确,后患者服用头孢菌素,布洛芬等药物治疗,发热并无好转,遂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患者精神可,咽部充血,无疱疹,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查血液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症,单核细胞比例正常。

追问患者病史,既往健康,无多系统表现,不支持结缔组织病诊断。拟诊断1.粒细胞缺乏症2.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粒细胞缺乏症的原因是什么呢?EB病毒感染?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或者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而最常见的就是EB病毒感染。

EB病毒(EBV)又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途径传播。EBV有两种感染形式:裂解感染和潜伏感染。

裂解感染时,病毒复制产生大量颗粒,在宿主间传播。在原发性感染中,唾液中的EBV直接感染口咽部的天然B淋巴细胞,感染EBV的B细胞被刺激活化,最终被细胞毒性T细胞(CTL)或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控制。

恢复期时,EBV作为附加体形式在记忆性B细胞中潜伏。EBV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因素触发下再次激活,导致潜伏感染的EBV裂解性增殖,大量病毒释放,持续存在不能清除。此外,EBV也可感染T细胞或NK细胞,导致持续活动性感染,引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B病毒可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鼻咽癌以及一些良、恶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EB病毒的感染检测主要有3种方法:病毒培养、免疫学检测、EBVDNA载量检测三大类。但病毒培养由于耗时长,阳性率低等缺点已在临床并不常用。免疫学检测目前应用广泛,主要检测EBV的5种抗原成分,包括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EB病毒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出现在EBV感染的不同阶段,在EBV感染的早期,通常EA-IgM和VCA-IgM会显著升高,因此IgM抗体是急性EBV感染的标志物;而感染6周后,VCA-IgG也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EBNA-IgG在感染7个月后也会达到顶峰,并长维持在较高水平,故IgG抗体阳性是EBV既往感染的证据。由于只有活动期的EBV破坏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所以目前应用PCR检测血浆中游离DNA的含量是一种明确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或者再次复发的比较精准的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和EBV-DNA检测方法联合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初次感染还是再次复发。

EB病毒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但一般合并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单独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少见。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增高,但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单核细胞数目减低,并不支持。

完善EBV-DNA,VCA,EBNA检查,明确或排除EB病毒感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jiujiameng.net/xqjy/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