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禽流感,防控从“手”到“口”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有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或者野禽,还包括其它野生动物也能进行传播。本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预防的措施,首先要进行呼吸道隔离,控制传染源,早期阻断传播途径,这样才有可能大大减少传染的概率。
临床表现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禽流感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禽流感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禽流感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禽流感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防护措施
预防H7N9,最重要的是减少暴露、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此提醒大家: 1.要尽量避免接触禽畜; 2.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并注意生熟分开; 3.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在农家乐游玩时注意远离禽类屠宰现场; 4.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的市场; 5.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注意适时增减衣服。
总编辑|李艳玲
编 审|温 倩
编 委|马辽原
照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